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1 / 1)

形意英雄 写意朋友 1557 字 2015-03-07

“早在上高中时,我偶然买到一本庄子的书,喜欢得不得了,充满了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经典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我又读到了《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中国传统的农业经典,了解了神农、伏羲。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大智慧,那就是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和妻子张秀双每天4点多起**,傍晚看不到手指时收工,村人惊叹着我们的勤劳,也在惊异着我们的做法。

“不使用方便省力的化肥,我去本地及200里外的藁城等外地的养鸡场买来鸡粪;不使用除草剂,40多亩地全部用人工除草,而且要留一些以涵养水分;不种整齐化一的单一作物,而是棉花和玉米、芝麻间作;不使用转基因的种子,而是自己筛选培育……

“农田里的活计因为现代农业技术而变得越来越省力,但我是反其道而为之的,整日地在田里劳作,村人问我累不累,我说,其实我很闲,心闲,和土地在一起,我几乎什么心思都不动。

“我认为,土地本有一个天然和谐的系统,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丰富就越稳定。‘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用农药,表面上一时除去了虫害,但把一些对庄稼有益的虫也杀死了,比如蚯蚓,在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土地里就很少见,土地就板结了,而机械的深耕也不能使土地恢复原本的松软。不使用除草剂、农药,大量的蚯蚓繁殖起来,它们就成了耕田的帮手。而对昆虫是‘害虫’、‘益虫’的定义本来就是片面的,比如认为是‘害虫”’的蝼蛄,它可以起到间苗作用;各种蚂蚁,在深秋时会把草籽收藏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而第二年地里就不会闹草荒;一种所谓的‘害虫’,恰恰是另一种‘害虫’的天敌,只要种类足够繁多,它们相生相克,像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哪一种都不会形成虫害。地里间种了芝麻,多种棉虫就会躲避芝麻的气味,旁边种几株玉米,又使它们有了比棉花更好的食物;豆类有固氮菌,会在地里保留天然的氮肥,下一季正好可以种玉米;保留适当的杂草,可以涵养水分……”

“你也懂形意拳吗?”贺雨洁问。

“学过一个套路,但没有时间练,后来就忘了。不过因为学过原理,所以自己又重新发明了创意形意拳。”

“创意形意拳?”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树倒时的劈拳,蚯蚓的钻拳,冰雹砸树叶时的崩拳,母鸡下蛋时的炮拳,犁翻土垡时的横拳。以及模仿蚂蚱和战丈的蹦,驴打滚、羊顶角和马尥蹶子等等的120形。”

“你真会融会贯通。”记者说。

安金磊继续讲他的农耕禅:

“每天凌晨或者夜晚,我经常在地里,倾听庄稼地里的响动:几十种昆虫,蛐蛐、七星瓢虫、蚂蚱……它们的叫声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声部;还有庄稼拔节、抽穗的声音,露水的声音,在我听来,都是无比美妙的天籁。另外,每个昆虫的声部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哪个声部多了或少了,就意味着田里的种植结构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了。7个秋天过去了,不使用丁点的农药,我的农田里一次也没有像乡人们的地里一样发生严重的虫害。你们观察一下我的地里,一片片茂盛的庄稼地里,各种熟悉或不熟悉的昆虫都在地里自由地出没,品种繁多,但数量都不是太多。

“我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都是传统的棉花与五谷,没有种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大棚,我认为大棚是有问题的,一方面病菌会在大棚里大量繁殖,一方面反季节的蔬菜也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另外,最要紧的是,这样的生产方式一刻不停在压榨着土地,而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

“在我的眼里,土地也和人一样需要尊重、需要‘养’、‘藏’。每年我用轮作休耕的方式让疲劳的土地休息。

“我坚持不在地里打手机,怕手机的辐射伤害了禾苗和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