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未雨绸缪(2 / 2)

放手去做!不过,朕可丑话说在前头,没有一石一斛的俸禄。保留骠骑将军等级俸禄,兼任督军!”

“皇上英明!微臣遵旨!”

日头偏西,余晖洒满地面。书案后面的屏风镀上一层金光,飞龙栩栩如生。

刘启恒说:“朕记得那个北军尉早年是赵老将军麾下的参将?”

“正是。”

赵家子嗣单薄,四代单传。赵家的势力不在家族,而是在军中的威望,以及赵老将军众多的旧部。刘启恒十分看重。“不过,当初成太尉很看好杨牧,朕才任命的。”

“杨牧,从前我常听家父提及。家父过世,他曾来吊唁。”

“这次,你去北军尉,正好和杨牧叙叙旧。”

赵丰年清楚刘启恒的用意,摸清杨牧的底细。

静茹立于书房外,东张西望,望到黎公公,施礼问安。

“静茹姑娘,有事?”因是太后身边得宠的大丫环,黎公公说话多出谦和。

“太后不放心皇上和驸马,差遣我来看看!”

“好着呢,没事了!请太后放心。”黎公公说。

静茹又施礼,别过。

黎公公试着把耳朵贴到门框上,屋内的说话声依稀可闻。

“既然吾朝军队如将军所言,那成太尉是如何做到与西域交战百战百胜?难道他有三头六臂?”皇上在说。

赵丰年说:“微臣也想过,或者交战的西域兵马不同,或者成太尉另有奇兵制敌,还或者,双方并不是真心对战!”

黎公公收回耳朵,不禁朝着静茹远去的背影多望了几眼,问守门的卫士。“她几时来的?”

“来了有一会儿。”卫士答。

黎公公吩咐身后的小太监,把食盒送进了宣书房。

刘启恒刚端起饭碗,马宗耀和徐盛求见。赵丰年起身回避,被留住。

来的人脚步急促,情势紧急的样子。

徐盛先说话:“皇上,微臣不知郭长河是宋大人的亲戚。是否改判!请皇上明示!”

“马丞相是怎么看的?”刘启恒问。

马宗耀上前,回话:“微臣以为可以改判。因为牵扯太多,恐怕影响朝局稳定。”

“是免去死罪?还是干脆官复原职?”刘启恒颇有微词地问。

“免去死罪即可。”马宗耀回答。

刘启恒望向了赵丰年,又问:“赵将军以为呢?”

“如果查证属实,应该是死罪,就当处以死罪,不能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就法外开恩!”赵丰年义正言辞。

“皇上,这件事情已经震动了朝堂,不少臣子联名为郭大人请愿。”马宗耀说着,把请愿书呈了上来。“微臣以为,这件事情处理不慎,容易生出事端。”

刘启恒用手指敲打着请愿书,问着:“朕想知道,这个请愿书上面有没有马丞相和徐大人的名字。”

“没有。”两人忙否认。

刘启恒看都不看,就扔到了徐盛的面前:“徐大人收好了,请愿书上的朝臣给朕一个个细细地查,看看他们是不是和郭大人一样黑了心肝,不然他们怎么这么同情郭大人的遭遇!”

三人看着苗头不对,跪身听训。

“朕,想要救助南方灾民,国库没有钱,朕,想要修葺堤坝,国库没有钱,朕想要平定西域,国库还是没有钱,他一个郭大人,贪得半个国库,肥得流油。天理何在!”

刘启恒站起身,踱步。“可笑至极,朕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还要顾及他们的颜面,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忠心报国?朕不需要这样的‘忠心’!朕从来不缺少忠心!”

刘启恒继续表明态度。“徐大人,不得改判,立即执行!”

“可是,皇上……”马宗耀还想说,但是已经没有说的机会。

“朕,意已决。”刘启恒坚决地说。“徐大人,留下。”

“朕与你一个人说的事情,怎么隔日就传到太后那里去了?”

“微臣疏忽,因涉案人员较多,实施抓捕的时候,借用了廷尉的人手,孙大人问起郭长河,微臣就多言了几句,不想孙大人的妾室和郭长河有亲。”徐盛冒着冷汗。如果因郭长河掀起朝局动荡,他就是罪人。

“好一个郭长河,徐大人,你很会选人!”

徐盛期望刘启恒能改变心意。“一时仓促,考虑不周,还望皇上定夺。”

“明日处决!”刘启恒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