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未雨绸缪(1 / 2)

宣书房。

黎公公端来湿手巾,刘启恒简单擦了把脸。托盘转移到了赵丰年面前,他抓起一块毛巾,按了按眼眶,抹去嘴角的干涸的血迹。

“皇上,有一件事情,令微臣寝食难安!就是军营之中,可用之人匮乏。军营中的中间力量多为朝臣举荐,公子之流,养尊处优惯了,带着吃饭的金碗,睡觉的玉枕,甚至还把家中丫环小妾一并带来。这些公子多半临阵退缩,畏而不前,剩下有惧于军法强撑着,有贪恋军功强扮着,还有明目张胆巧夺功劳的。这样下去,我们的大汉军队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有那么严重?仗不是打赢了吗?”刘启恒觉得有些危言耸听。

“西域一仗,赢得侥幸。皇上可想知道是如何打赢的吗?”

“如何?”刘启恒问。

“微臣捆绑了属下各路的公子们,伺机治罪,命他们如数交出金银美女,方可饶恕罪责。随后,再把金银美女赏赐给作战勇猛的底层军士。庆幸西域的冬天来得早,如若不是,微臣难以坚持。”

“所以,赵将军认为?”

“底层军士,征战沙场,五品将军者寥寥无几,但世袭爵位的我,入朝挂帅就是三品将军。对于平常百姓家的子弟,同样初入军营的底层军士,实在不公平。”

“赵将军,文武双全,三品将军已然是屈就。”

“我是如此,但被举荐的人非人人如我。微臣的两个副将,四个参将,竟然有一人不会骑马,三人不知射箭,五人不通兵法。微臣到现在都不知道是怎么把这场仗打赢的!皇上可能不知道,军营里流传着这样的话:五品将军是刀剑打出来的,三品将军是爹娘生出来的。”

“有这等事情?”刘启恒半信半疑。

“依靠将帅一人之力实难与西域强敌抗衡!须要未雨绸缪!”

“赵将军的未雨绸缪是?”

“被举荐的将军和底层军士一样,在北军接受训练,校验合格,方可封为将军出征。不同品级的将军,设置不同校验的标准。底层军士亦可参加校验,升为品级将军。”

“无战事封将军?就怕宋大人,一时拿出这么多银两。”刘启恒说的宋大人,是宋嫔的父亲,当朝大司农——刘启恒的钱袋子。

“可授以虚职,一旦有战事发生,即刻变为实职,享有等级俸禄!”

“赵将军的想法极好,只是……”刘启恒清楚,只是无法实行。更换一个卫尉都大费周章,何况如此大的动作。如果举荐名存实亡,谁还会争夺成家的金片子。成万州必定抵死阻挠。

赵丰年猜出刘启恒的思虑,又说:“除了上策,还有一下策,皇上是否想听。”

“说。”刘启恒鼓了鼓腮帮,下意识地摸了摸被打伤的脸。

“北军,可以设立武魁,备有等级奖赏,定期举行都试,骑射,刀剑等。一来鼓舞军士训练热情,二来选拨可有之才,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在朕看来,却是上策。”

“无奈之策,治标不治本,仅仅是眼前的上策而已!”赵丰年慷慨陈词:“举荐尚存,国家难兴。”

刘启恒深谙此理,但无力改变。当下,半个朝堂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感恩于成家,效力于成家,难保有一天会效忠于成家。他这个皇上多半时候只是挂名,充当成家的傀儡。

国库空虚,侯爵富庶,黎民百姓困苦。西域战事不断,南方时有水患,东边偶发叛乱。内忧外患,刘启恒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再下望赵丰年,赞叹他:文能立相,治理朝政;武可挂帅,平定天下。得之,是他刘启恒一大幸事。赵丰年必将是朝堂的中流砥柱。

转念,刘启恒想到,仕芸的念念不忘亦在情理之中。他如果是女子,同样会倾心如此的真男儿。他们不但爱着同一个女人,而且还想着同一个问题:举荐尚存,国家难兴。

赵丰年试探刘启恒的想法,却见他沉默不语,出神发呆。“皇上,微臣闲赋,愿前往北郊,担任北军尉。”

卫尉负责皇宫之警卫,北军负责京城之防务。“朕刚刚更换了卫尉,再动北军尉?”

“微臣早先还以为张卫尉……”赵丰年话说一半,不再下说。

“赵将军,以为什么?”刘启恒启用张力本担任卫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促使成万州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之前,微臣看着张卫尉同成太尉走得很近,心中疑虑。”赵丰年略微轻松一些,他是刘启恒的明,那么张力本就是暗箭。如果说未雨绸缪,刘启恒还是要先于他一步。“即使如此,微臣仍坚持认为,北军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那里有万余人马,与卫尉兵力相等,二者足以一较高下;而且出征西域,多从此处调集主力。”

刘启恒当然知道北军的重要性,当初他就是依靠北军登上皇位的。他沉思片刻,说:“朕任命你为北军督军!”

“督军?不知担当何责任,品级如何?”

“品级自然在北军尉之上,责任就是:你刚才说的,想做什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