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皮(1 / 3)

婚姻潜规则 中跃中 4217 字 2013-08-28

1少年小夫妻

祝家湾在江城的西北角,是江城有名的“贫民窟”之一。据说很早以前,这里靠着长江边,有很多从苏北、安徽、山东或更远的地方逃荒过来的难民,在这里搭个芦席棚歇脚,然后扎下根的,便逐年发展、壮大起来。原先这里是农村,后来成了江城市的郊区,现在的祝家湾则渐渐有了市区的味道。

张扬和柳梅从小生长在祝家湾,两家靠得很近,两人年龄也差不多,一个生在冬天,一个生在初春,就差了个把月,上小学、初中两个人一直是同班同学,可以说是标准的青梅竹马了。在读书上,两个人都不怎么开窍,但在男女之事上,他们倒也一点不比同龄人差。初中没毕业,两个人便早早地、半公开地做了“小夫妻”。

张扬家的房子要比柳梅家的好一些,是砖头砌的小三间,上面有个小阁楼,前面还用竹篱笆围了个小院子,而柳梅家的还是土坯房,潮湿,漏雨。初中一毕业,柳梅就经常睡在张扬家了,她父母象征性地管了几次,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在祝家湾,这种事很普遍,大家也见怪不怪了。一般来说,只要男方条件比女方好,女方就不算丢脸。男方父母对此当然更是睁只眼闭只眼了,他们认为那是自己家儿子有本事,占了便宜。

七八年来,柳梅打了几次胎,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到了两人都22岁的时候,女方家长就托媒人到男方来提婚事了,张扬的父母总是说孩子还小,等两年再说。

又等了两年,两人都24岁了。在祝家湾,这个年龄的小伙子大姑娘已经不多了。女方家长又托媒人来说,两个加起来48岁,合“事事发”,正好吉利。男方父母却说24岁不吉利,合“儿死”。女方家长听了,也只好忍气吞声,不便发作,只是私下里关照女儿说,下次要是再怀了,就不要打胎了,把生米煮成熟饭再说。

这话说了不过一个月,柳梅便又有了孕娠反应,张扬让她去打胎,她表面答应着,并没有去做,回头却对张扬说打掉了,张扬也没有怀疑。

柳梅在一家私人承包的巢丝厂工作,可能因为怀孕、身体虚弱的原因,有一天,她不小心出了事故,半个脸被烫伤了。柳梅全家一起跑到厂里去闹,迫使厂主答应承担医疗费用。父母带柳梅去上海治疗,一去就是两个多月。

柳梅的脸烫坏以后,张扬的父母就更不想娶这个媳妇了。张扬本人也有这个意思。他们找到原来的媒婆,提出给女方一笔钱,了断这件事。但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告诉他们,柳梅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快五个月了,而且在医院里顺便做了B超,是个男孩。他们还向他们出示了柳梅在上海拍的近照,是全身的,那体态、那肚子的弧线,可以证明此话不虚。况且照片上柳梅的脸一点也不难看,经过整容,甚至还比以前漂亮了许多。

——既然如此,不如把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办了吧。双方家长终于达成了共识――而且宜早不宜迟,再迟了,柳梅的肚子就勒不住了,婚礼上现象就难看了。

经过向算命瞎子紧急咨询,张扬、柳梅的婚期就定在了十二天之后,这天的阴历、阳历都是双数,而且是星期六,据说是大吉大利之日。

2三打祝家庄

婚礼这天,清晨,天蒙蒙亮,张扬迎亲的车队就浩浩荡荡地向柳梅家出发了。两家本来靠得很近,步行也不过五分钟,而且有一大截路轿车并不能通行。披红戴花的车队照例先开上大街,在新拓宽的引资大道、朱方路、长江路、珍珠项链……上开了一大圈,绕了半个江城城,然后再浩浩荡荡开进祝家湾。

刚才开出来很容易,现在再开进去,就难了——在祝家湾路口到柳梅家约五百米的七弯八拐的路口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拦亲的人群,男女老少都有,其中以中年男人和老头老太为多。

好在大家事先都做好了“三打祝家庄”的思想准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埯――无非是要烟,要糖,要红包,“留下买路钱”。张扬迎亲的车上事先准备了大量的香烟、糖果和十元十元的红包。这里的风俗,办喜事,来闹的人越多,主人越有面子,也越吉利。这时候是不能吝惜钱和笑容的。于是一路上用糖衣炮弹开路,过关斩将,车队以平均每小时145米的速度向前推进着。

上午十点钟左右,迎亲小轿终于推进到了柳梅家门口。

开门礼一千,过门礼三千,见面礼五千……这是第一关:进大门、见亲家。亲家相见,分外眼熟。双方坐下来,吃枣参茶、桂圆莲子汤和煮鸡蛋。接下去一关,便是姑娘的闺房了:开门礼一千,过门礼三千,见面礼五千,一一来过。礼钱都要逢单,这是规矩。

按程序,闺房门一打开,柳梅便开始在门里号啕大哭,仿佛即将上刑场一般。这时候哭得越响,越伤心,表示姑娘越孝顺,越金贵。还有,按规矩,姑娘是不能自己走出闺房的,要男方的人冲进去把她给“抢”出来。这是为了事后夫妻吵起架来,女的更加理直气壮:哪个想跟你啊?当初不是你硬把我抢到你家来的吗?……

话说闺房门口女方早布置了几个彪形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