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2)

青梅竹马在八零 杳却 3331 字 1个月前

不提“恶毒搅家精”妹妹,她妈这个当婆婆的在外人看来也够呛。

沈立秋觉得自己当儿媳妇,最喜欢的婆婆就是岑婶这样温柔大方的。

她妈,她觉得挺好,只要嫂子或者弟妹不犯到忌讳上,完全能和平相处重要的是顺着她妈的话讲,不要说反话。

偶尔提些礼品过来就更好了。

她妈和岑婶子都能相处得不错,不在岑婶子背后说坏话,说明人是很好的。

沈立秋骂大哥今天的相亲对象一家骂了好几分钟,见她妈脸色缓和下来了,才给自己倒了碗水喝。

“叫你出来也不是为了你哥相亲的事,小杨要去服兵役,当三年义务兵,妈告诉你一声。”今天儿子相亲对象一家挺气人,她喊女儿出来不是因为儿子,是因为“女婿”。

“诶妈,你什么时候听说的东哥要去服兵役我怎么不知道”问话的不是沈立秋,是弟弟沈立夏。

他看起来比姐姐震惊多了。

沈立秋听完没多少感觉,不是岑婶要离开三年,只是竹竿要离开三年。

糖肉这些不只有竹竿会买给她吃,她带点吃的送给岑婶,岑婶会给她更多吃的。

“吃完午饭去楼下说闲话,遇到你岑婶子从外面回来,聊了几句,知道小杨要去服兵役,叫我先告诉立秋,让立秋好有个准备,唉,这一去就是三年,三年保不准立秋遇到看对眼的人。”

女儿对小杨没感情,她看在眼里,夫妻嘛,过日子感情能慢慢培养出来,没感情也不是不能过日子,怕的是女儿遇着个看对眼,家里条件却不如杨家的小伙子。

即使条件更好,她们当爸妈的都不好做人,隔壁邻居以后要怎么相处,女儿和看对眼的结婚,搬出去了,什么事没有,他们没搬走的一堆烦心事。

换成别的人家,我女儿嫁谁要你管

换成杨家,糟心哟

即使女儿不出状况,她也怕小杨出状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白耗了女儿三年。

她肯定希望小杨三年后平安归来,到时候女儿能立马嫁过去。

沈文唐“别这么说,孩子们年纪都小,才三年,小杨能平安回家就好了。”

沈立夏“东哥一定能全手全脚回来,不会缺胳膊断腿。”

东哥走了他也很难过,姐姐在杨家蹭吃蹭喝,他沾光吃到点,东哥一走,吃的少了

“呸呸呸,闭上乌鸦嘴,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沈立秋同样不想竹竿在外边出事。

思考了会儿,她还是站起来“爸妈,我去找杨东说话,晚点回家。”

薛大丽“去吧。”

沈立秋家和杨东家不是紧邻,中间隔着楼道,要走几步路。

到了杨家门口,她没敲门,就在外面问道“岑婶,东哥在家吗”

竹竿本人给沈立秋开门。

“东哥,我们两个能去别的地方聊聊吗”

“能的,我现在也没事情。”

于是两人一起下楼了。

到了能说话的地方,沈立秋开门见山问服兵役的事。

确有其事,杨东给了肯定的答案。

沈立秋问他为什么突然要去。

他说今年冬季征兵开始,他爸看他年龄合适,问他有没有意向去服兵役。

杨东没读大学的意向,高中毕业后的工作也没太多头绪,干脆先去外面待三年。

“你说得轻松,当兵的日子很苦,还不能回家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实在不舒服了,及时报告,别把小病拖成大病”事无巨细,沈立秋把该叮嘱的都说了一遍。

末了还添一句“东哥,我会隔几个月给你写信寄包裹,你走前把地址留给我,离开前两天,我给你做顿好菜,出发前一天就不要吃太好了,省得没消化好,坐火车难受。”

此时的沈立秋别提多贤惠。

看到杨东眼里闪着泪光,被她感动到的样子,她有点心虚。

动嘴皮子而已,谁都会。

在杨家人面前,她惯会装样子,装到就算外人说她再多坏话,杨家人还是不信,只觉得他们都在诋毁她。

真假掺半,有些真的,有些纯属瞎掰,她自己听了都觉得离谱。

“东哥,回家去吧,别在外面待太久,天凉,小心生病。”她把能记起来的都说完了,至于记不起来的,等记起来再说。

“立秋,我会照顾好自己,你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我的自行车送给你。”

“送我东哥,这不太好吧,自行车我借用就行,我会爱护自行车,定期除锈打气,等你回家还能骑。”说是这么说,沈立秋已经想好自行车到手,把护养的工作交给大哥或者她爸来做了。

虽说和杨家是隔壁邻居,但两家条件完全不对等,沈家是普通人家,杨家属于大隐隐于市,有钱人来体验生活的。

沈家一辆自行车都没有,杨家已经有三辆,杨叔一辆上下班,岑婶一辆留在家里,她偶尔要出个稍远点的门需要用到,杨东读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