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秀才,六品儒生(1 / 2)

叶良辰说“他说,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闻言,孔颖达微微蹙眉。

叶良辰是在说他不懂民生疾苦吗

还是说,他们能有今日成就,离不开这些人的奉献

其实都不是,叶良辰说得够隐晦了,没有直接说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不然,孔颖达更头疼。

见孔颖达沉默不语,叶良辰又接着说道“圣师,你可知道,学生方才立命许下了什么誓言”

“什么誓言”

经叶良辰这一提醒,孔颖达才醒悟过来,他差点忘了正事。

对呀,叶良辰到底许下了什么誓言,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还有就是,叶良辰是如何做到让圣人意志显照。

于是,叶良辰又将横渠四句跟孔颖达说了一遍。

当孔颖达听到这四句话后,整个人完全被怔住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何等宏愿。

万万没想到,这话竟是从一个八岁孩子的口中说出。

和世敬、王家,他们该诛九族。

“就依小友意思办,我会将此事奏请陛下,让陛下派人来处理。”

孔颖达也不替他们求情了,只能认他们倒霉,遇上了叶良辰这个怪胎。

诛九族的事,孔颖达一个人是办不下来,何况他也不想自己去办,还是将锅扔给朝廷。

“圣师,我王家是大儒之后,是书香门第,怎可应一介平民就让我王家灭族,我不服。”

王家的人一听孔颖达同意叶良辰做法,要诛他王家九族,顿时间忍不住,连忙起身质问。

他王家是大儒之后,书香门第,世代相传,怎么能因为打死一个平民而遭到灭族。

他王家不服,他们为大乾吃过苦,流过血,朝廷不能这样对他们。

“聒噪”

孔颖达一点也不想听王家之人辩解,以儒术封住了他们口舌。

随后,孔颖达看了一眼楚长卿,问叶良辰道“那墨柳书院呢”

孔颖达还是要问叶良辰对墨柳书院的态度。

说到底,墨柳书院只因陈夫子一己之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凭叶良辰个人意思。

“修身立德为根本,道德教育显芳华。学生告退”

叶良辰就说了这么一句。

然后,叶良辰将马胜父亲搀扶了起来,两人走出了县衙。

望着叶良辰离去的身影,楚长卿拱手朝叶良辰礼拜。

“墨柳书院谨记小友教诲。”

直到这一刻,楚长卿才松了一口气。

叶良辰放过了墨柳书院,没有去追究。

等回了书院,楚长卿便将叶良辰说的这句话刻下来,挂在墨柳书院门口,纳入院训,时时警醒。

“哎,可惜了。”

一样看着叶良辰离去的身影,孔颖达心里在叹息。

他叹息这么好的苗子不能入他门下。

孔颖达本想收下叶良辰,将他带入圣学书院。

以叶良辰才智,未来绝对可以成就半圣,甚至有可能冲击一下圣位,成为天下第五个圣人。

可惜,叶良辰发下如此宏愿,注定与他无缘。

这条路很难走,就看叶良辰能否保持得住本心。

叶良辰将马胜父亲送回了家,不等马胜一家感谢,叶良辰转身离开了墨城。

孔颖达既以应下,便不会反悔,不要多久,等朝廷派人下来,王家就会受到惩罚,马胜的冤屈也算了结。

因此,叶良辰没必要再待下去。

叶良辰虽然走了,但有关于他的事迹却在广为流传。

孔颖达将叶良辰立命的横渠四句公布于世,一时间,叶良辰名声再次大噪。

白石镇叶家,叶公也听闻到了消息,心里也是乐呵呵。

不愧是他叶家的种,就是厉害,还没过多久,便已立命,还说出了那么霸气的话。

在高兴之余,叶公又将叶良辰便宜老爹叫来,拿着鞭子狠狠抽了几下。

他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废物儿子呢。

对于家里这些事,叶良辰全然不知,他一边游历,一边拿着灵石修炼。

一晃便是三年,如今叶良辰已到十二周岁。

这三年里,叶良辰做了不少事情。

也是在去年,叶良辰在平县参加了县试,成功拿下第一,身份从童生变成了秀才,境界也从八品立命到了七品仁者。

本来,叶良辰是没有资格在平县参加县试。

大乾规定,府试之前,学子只能在户籍地会考,除非获得官府或者高级学院批准。

叶良辰不是平县的人,他没有资格在平县参加县试。

奈何,叶良辰名声太大,当叶良辰表明身份时,官府二话不说,直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