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正统十四年
大汉宣武四年,也就是朱瞻壑登基的第四个年头,按照大明的年号,应该是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历史上那场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正式上演。
朱瞻壑一直在等着这一天,所以在年初时,就不断督促锦衣卫,让他们加大力度,监视着大明与瓦剌的一举一动,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向他禀报。
虽然朱瞻壑记得很清楚,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八月份,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历史因他改变的太多,他也不知道这场影响巨大的事件,会不会在时间上发生改变。
不过朱瞻壑有八成把握,断定这场变故肯定会出现,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的所做所为,与历史上几乎没什么两样,瓦剌也在大明的放任下,在草原上强大起来,并且不时南下侵扰大明的边界。
最为重要的是,大明在王振、喜宁这些宦官的乱政下,不但朝堂上乱成一团遭,连军队也被他们插手。
更倒霉的是,大明的军户制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以前的军户拥有自己的田地,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对朝廷的需求很小。
但现在大明的军户制,却因为军队中上层的侵吞,导致军户失去了手中的田地,自己则沦为军官的佃户,累死累活干一年,却连温饱都无法保证,更别说操练了。
甚至有些人吃兵肉、喝兵血,导致下层的将士连活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冒险外出逃亡,特别是边疆一带的军户,本来生活就困苦,又要受到外敌的侵扰,有时候甚至只能饿着肚子上战场,立了功也得不到升迁,反而被上层把功劳抢走了。
因此边疆的军户甚至出现了成批逃亡的现象,如果有官府阻拦的话,这些逃亡的军户甚至拔刀反抗,成为流民或盗贼,这些军户可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当他们拿起刀子反抗时,可比普通的百姓危害大多了。
这也导致了军户的逃亡虽然十分常见,但地方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怕把矛盾激化,到时战火烧到自己的地盘上,没办法向上头交待。
而军户们的逃亡,再次削弱了大明军队的实力,甚至有人断言,现在的明军,早就不是当初朱棣在位时的明军了,如果朱棣率领现在的明军北征草原,恐怕只会有去无回。
“殿下,瓦剌急报,王骥再次奉命征讨思机发,这次出兵依然十分顺利,攻破其栅寨,得积谷四十余万石,此后明军势如破竹,一路杀敌无数,思机发再次兵败逃亡,到现在都没有抓到”
这天刘苛来到武英殿,郑重的向朱瞻壑禀报着大明的军事动向。
大明的麓川之战,果然像朱瞻壑之前预料的那样,几次征讨虽然战果辉煌,却一直没能抓住思机发父子,最终导致这场战争一打近十年,虽然打打停停,但也让大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军队也被牵制到南方。
“瓦剌呢,他们有没有出兵的动向”
朱瞻壑听完后再次追问道,虽然现在才三月,距离土木堡之变还有五个月,但他必须提前做准备,而且他也担心这场变故可能会推迟或提前,因此必须时刻盯着大明与瓦剌。
“启禀殿下,今年刚过年,草原上就遇到一场大冻灾,几乎波及草原上的所有部落,牛羊牲畜冻死无数,有些小部落甚至直接灭族。”
刘苛说到这里深吸口气,随后继承说道。
“按照以往的经验,草原上受到这么大的灾害,等到开春之后,肯定会大举南下抢掠,否则他们根本活不过下个冬天,只是直到现在,瓦剌那边还没有任何动静,我们怀疑,瓦剌很可能是想搞一次大动作,只是我们暂时还没能查到”
“加派人手,全力调查瓦剌的一举一动,不惜任何代价,也搞清楚他们出兵的计划”
朱瞻壑当即命令道。
“属下明白”
刘苛答应一声,随后转身离去。
看着刘苛离去的背影,朱瞻壑也陷入到沉思之中,除了瓦剌的情报外,大明的情报也是他关注的重点。
托朱祁镇和王振等人胡作非为的福,大明的文武百官已经与他们离心离德,光是暗中与大汉接触的高官,就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勋贵们,更是直言要迎朱瞻壑回大明。
这也不怪勋贵们,因为王振当政之后,对勋贵们视若奴仆,有些公侯见到王振,都要跪下行大礼,稍有不从就会招来灭门之祸。
东厂和锦衣卫也彻底成为王振等宦官的爪牙,现在的厂卫之名,比之朱棣时还要让人胆寒,只是王振并不知道,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爪牙之中,同样混入了不少大汉的探子,有些甚至做到了厂卫的高层,所以朱瞻壑才会对大明的情况了若指掌。
就在朱瞻壑沉思之时,忽然只见一个女官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陛下,李齐李尚书求见”
“召他进来”
朱瞻壑对女官吩咐道。
吸取了王振和喜宁这些宦官专权的教训,朱瞻壑已经下旨,大汉宫中不再招收宦官,原本的宦官出宫后,集中到城外的一处皇庄中,朝廷会派人为他们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