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新闻报(上)(1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2778 字 6个月前

第504章 新闻报上

在朱瞻壑的设想中,既然办了报纸,最少也要一天一张,就像是早报或晚报一样,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发行。

但是马安却提醒朱瞻壑,一天一张可能有点困难,就算报社能排出版,印刷作坊想要印刷出来,也需要花费时间。

这主要是印刷作坊产能有限,现在的作坊生意很好,本来就有不少活在排队,所以能分给报纸的产量并不多,哪怕现在就招人提高作坊的产能,但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针对这种情况,朱瞻壑也只好改变了想法,刚开始就不追求速度了,可以变成隔天发行,这个马安觉得可以做到。

于是随着朱瞻壑一声令下,马安立刻行动起来。

印刷作坊旁边的宅院是现成的,很快就挂出报社的牌子,而报社的名字则是朱瞻壑亲自取的。

本来朱瞻壑想取一个“大明日报”或是“永乐日报”之类比较响亮的名字,最差也要叫“北方日报”或“北京日报”之类地域性比较强的名字。

不过后来朱瞻壑仔细一想,却打消了上面这种想法,叫大明或永乐这种名字,与朝廷的牵扯太深,万一日后报纸出了什么事,容易惹怒朝廷,哪怕朱瞻壑是汉王世子也不行。

至于叫地域性比较强的名字,则是太局限了,朱瞻壑可是想把这份报纸办好,最好是让整个大明,甚至是包括天竺都发行自己的报纸,所以这个名字就不能太有局限性。

于是朱瞻壑考虑许久,最终将报纸命名为早间新闻报,这个名字没有任何政治气氛,而且按照原来的设想,报纸在早晨发行,因此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这些招来的读书人不会写白话文,所以他也只能降低要求,让他们拿三国演义做参考,应该更容易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

“你们都看过三国演义吧”

于是早间新闻报社也正式挂牌,马安按照朱瞻壑的吩咐,很快招募了十几个读书人。

“看过,这本书在读书人之中十分流行,听说连太子都喜欢看。”

梁信无奈的点头,他们这些读书人写文章,以前都要求要写出文采,结果现在倒好,眼前这位世子大人的要求却是相反的。

报社大厅之中,朱瞻壑坐在书案后,把手中的这些文章大概看了一遍,随后挑出了几份后,剩下的全都推到书案道“不行,除了我挑出来的几份,剩下的这些全都打回去重写,一定要写的直白易懂,千万别掉书袋”

“等等”

等到下午的时候,梁信终于将手下重新写好的文章送交给朱瞻壑。

另外还有官场上的消息,这更不是问题,朱瞻壑随便动用一点关系,就可以搞到不少消息,而且邸报也可以做为参考。

报社招来了十几个读书人,都是马安亲手把关,脑子算是比较灵活的,但可能是平时写惯了八股,把文风习气也带了过来,比如写个寡妇偷人的新闻,都恨不得写个四六对仗出来,简直让人无语。

“这好吧。”

“当然要改,你告诉你手下的那些人,他们写的人文章不是给考官看的,而是要卖出去给普通百姓看的,有些人可能只是勉强识文断字,像他们写这些满是书袋的文章,别人怎么看得懂”

等到批改完后,朱瞻壑这才抬头道“这次写的还可以,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很好,让他们就按照三国演义的行文去写,半白不文的也勉强可以,但千万不要在文章里引用什么圣人的微言大义,或是插入诗词之类的”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让人在旁边的兴庆楼订了几桌酒菜,伱带报社的人过去,好好款待一下大家,这段时间大家的辛苦我也看在眼里,等报纸正式发行了,本世子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这个中年人名叫梁信,是马安从印刷作坊调来,在报社任主编,以前他在作坊负责印刷书籍的校对,现在则负责报社文章的审验,不过他才刚上任,对主编的事务不熟悉,所以朱瞻壑干脆亲自上任给他做个演示。

而且报纸刚成立,对新闻的来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及时、吸晴等条件就足够了。

现在报社刚成立,还没有自己的记者,但马安做为王府的大管事,本来就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比如京城那些消息灵通的帮闲,只要找到他们,就能得到不少新奇的消息。

不过报社还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新闻的来源,这一点朱瞻壑也早就考虑到了。

当然了,这个名字也有缺点,那就是太普通,没有记忆点,但做为大明,或者说是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它本身就是个记忆点,所以一个普通的名字也将变得不平凡。

站在朱瞻壑桌前的中年人一脸为难的道。

朱瞻壑再次提出要求道。

梁信立刻点头回答道。

至于商业方面的情报,那就更多了,银行、天津的码头和海关等地,都是商业信息交流的中心,而这些地方都和朱瞻壑有关,收集消息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