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没错,我就是待业青年李建昆(2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4168 字 2个月前

“真是穷啊。”

李建昆戳在马路边,唏嘘不已,顶级科学家,中科院大佬,当下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竟然连间像样的房子都盖不起。

时代掣肘,可见一斑。

后世的人们大多只知道,联想的那间二十平米的传达室,以及某柳的奋斗事迹。却不知道眼前这两间木板房,才是中关村科技兴起的起源。

祖宗之地

李建昆在没有车棚的自行车堆里,停好“缝合怪”,摸索过去。

那间没挂牌匾的木板房里,传来类似讲课的声音,率先吸引他的注意,他凑到窗台边。

只见里头还真在上课,摆着七八张长条桌,旁边围坐着十几个青年男女,桌面上摆放着一些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

一名带黑框眼镜的中年“女老师”,戳在“讲台”上,拿着粉笔头写写画画。

底下的青年们边听边挠头,“晦涩难懂”四个字,只差没写在脸上。

这位中年女老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中科院大佬,讲的是物理学电路知识,平心而论已经十分通俗易懂。

她眼神不经意间瞥向窗台,发现李建昆,遂停下讲课,从门口走出。

“小同志,来报名培训班的”

“培训班”

“嗯,待业青年培训班,学得好可以留下来,参入我们服务部的产品制造,有工资。”

中年女老师笑呵呵说,上下打量着李建昆,就有一种感觉,这孩子脑壳灵光。

该说不说,李建昆有点意动。不是想给服务部打工,那是不可能的,打什么都不打工。

而是想藉此机会,打入内部。

对于陈春仙这位中关村之父的平生事迹,他有些了解。这一阵,他还翻找过一些报纸杂志,了解过近期这位身上发生的事。

77年科技大会后,陈春仙曾先后三次出访大美丽国。

旧金山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区,给他带来极大冲击和震撼。

这两处地方周围,坐落着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多所著名学府。

然后在这些学府周边,又云集着苹果、甲骨文,英特尔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成果被迅速转化为产品,每天都在创造巨额财富。

彼时陈春仙思绪难平,曾发出一声感慨“我们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这之后,他便立志打造中国硅谷。中关村这里的局面,与大美丽国的那两处地方,何其相似

李建昆在京城日报上,找到这样一篇报道。

前不久,在京召开了一场新技术扩散研讨话。会议上陈春仙提到

60年代初,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成功,与米国仅相差半年,二十年过去,米国已经形成强大的激光工业,而我们呢

一年365天,每天物理所的大门一开,国家就要投入三万元,却没有人计算过,物理所每天的产出是多少

咱们的大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纸上、实验室中,被禁锢在科研单位的深墙大院内。

陈春仙想搞技术扩散,使知识和金钱产生聚变。中科院的数十家科研机构,有的是技术成果。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撇去不支持不理解不谈,最大的制约是没钱。

好巧不巧,李建昆有。

不过受限于时代,可不敢傻憨憨直接唠,这要是一拍即合,合上的大概率是铁栏杆

“啊对,我就是待业青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