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收复忽喇温(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8790 字 2个月前

明代品种的黍米,生长周期普遍在四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忽喇温这边的冬期经过朱高煦出发前的询问,基本在七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忽喇温这边只能种植五个月以内的耐寒作物,例如蜀黍。

不过要是在这边也修建一块育苗田,那这里一样可以种植水稻,毕竟距离此地不远的后世抚远市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其次是大豆、然后是土豆和玉米。

这四种作物里,大豆是不可能了,明代大豆的生长周期太长,在这里种植,恐怕还没成熟就得收割。

土豆和玉米其实是最适合在这块地方种植的,毕竟土豆生长周期也就两三个月,玉米长些也就四个月。

只可惜,这两样作物都在万里海疆之外,自己根本就找寻不到,所以水稻就成为了朱高煦的唯一出路。

站起身来,朱高煦继续在兵卒们的带路下往忽喇温城走去。

约一刻钟,他便与兵卒们走进了这忽喇温城。

这城本就是一个木寨,所谓城墙也就是两面木栅栏围起来的土墙。

尽管寨墙有五尺厚,但强度根本就不行。

如果朱高煦要攻打这里,那从船卸下几门洪武铁炮,就足够把寨墙轰塌。

他把阿台外兰视作盗寇,这点倒还真的没错。

如此想着,他也在兵卒的带路下,参观了一下这简陋的忽喇温城。

看了一圈下来,城内连些实用的东西都没有留下,犹如蝗虫过境般。

这样的情况,也能看出关外女真人的经济到底有多么脆弱。

“这地方,日后就改为黑水城吧。”

朱高煦想了想,似乎这地方往前数,也只有唐代的黑水都督府是字面不沾任何民族属性,又能彰显自古以来的名称,因此便将忽喇温城更名为了黑水城。

“是”左右兵卒将这一事情记下,随后便带着朱高煦去了一处将刚刚清理好的木屋内休息。

至于城外,随军书吏正在带着下船的兵卒们,丈量黑水城有多少亩耕地,以及观望黑水城哪边更适合日后开荒。

从正午忙碌到黄昏,在两千余人的丈量下,黑水城城外的耕地数量被记录造册,最终交到了朱高煦的手中。

他翻阅看了看,黑水城外有田三千九百七十二亩四分,比朱高煦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得多。

只是仔细一想,这黑水城原本就是西阳哈用来临时避难的地方,耕地不多倒也不奇怪。

“这土地的亩产,先前的那奴隶可曾与你们说过”

昏黄的木屋内,朱高煦坐在篝火后询问百户官吴明,他听后也作揖回答说道“那人说,种蜀黍的话,几个月下来还是有五斗粮食的。”

“五斗倒也不错。”听到吴明的话,朱高煦颔首。

五斗蜀黍,精加工后大约能得到六十斤左右的成粮,够一个人节约着吃一个月了。

换而言之,这城外的近四千亩旱地,能产出大约二千石蜀黍,制成成粮,基本能解决三百多人的口粮问题。

如果依靠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的鱼获和林中的猎物,那养活七八百人是不成问题的。

这样的土地资源,倒是减轻了朱高煦不少压力,因此他抬头对吴明吩咐道

“我们带来的五千石粮食,留一百石放在船,剩余的粮食都运到城里来存放吧。”

“这批粮食加城外的田地,足够孟章他们这一千多人在这里开一年荒了。”

朱高煦这般说着,木屋外也传来了马蹄声。

他耳朵灵敏,旁人还没听到,他便已经听到,并在第一时间将一根火把放到篝火中点燃,向外走去。

“他们回来了。”

“谁”

吴明他们疑惑回应,但过了几秒后他们也听到了零散的马蹄声。

他与左右的总旗官面面相觑,都惊讶于自家殿下的听力居然如此灵敏。

反应过来后,他们跟了朱高煦,至于朱高煦也在这时打开了木屋的房门,见到了举着火把进入黑水城的数百轻骑。

“孟章、徐晟,可有收获”

朱高煦大声喊道,火光之中连忙冲出几道身影,在木屋前翻身下马。

举着火把的孟章与徐晟单手捶胸算是行了礼,随后才说道“殿下,那群家伙往山里钻了去,我们搜了几天山都没能找到他们踪迹,不过倒是俘获了他们这一路落下的百来个部众和二十几头牛,百来只羊。”

“有缴获就行。”朱高煦轻笑,他本就没打算去追杀阿台外兰。

他这次来,主要的目的是夺取黑水城,并在黑水城研究火炮和火枪。

现在他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几天只需要完成另一半,他就可以安心带兵前往肇州城,准备秋收前的北巡事宜了。

毕竟收了老朱的十万石粮食,这事情可不能耽误。

“去把王元找来。”朱高煦侧头吩咐吴明,同时对徐晟道“你安排大军休整,孟章你与我进来,其余人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