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立足之战告终;我很快就会回来的!(2 / 3)

残后的荒废之地,尚未熄灭的余烬仍在冒着黑烟。

飞行员和后座机枪手的心情都颇为复杂,从大战爆发至今这还是首次摧毁一座城市,虽然只是一座还不及大明本土随便一座县城大的小城镇。

达尔文之战是大明尝试攻略澳大利亚的第一步,战役规模不大,但意义却是深远的。

这也是整个浩瀚战场上的一角,在此期间,从北太平洋到南太平洋几千公里的广袤天海之间,双方数不清的飞机、潜艇、军舰都在行动着,整条战线上亦有诸多战果。

在东瀛列岛的大阪、京都等地,美军的抵抗强度不高,明军和当地仆从军一路上高歌猛进,后者倒是士气高涨、愈战愈勇,美军及其在当地扶持的武装节节败退,很快就投降了。

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和塞班岛,陆战三旅只遭到了轻微抵抗。驻防关岛的美军兵力薄弱、武器匮乏,只短暂抵抗了半天就投降了,双方伤亡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人。

在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外海,春分乙八号潜艇战果两开花,先后击沉了一艘美军油轮和一艘驳船。

在威克岛以南海域,惊蛰乙三号潜艇在巡逻时被发现,被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击沉。

在巴布亚半岛的莱城,累计有两架三二式水上飞机和一架侦察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被美军战斗机击落。

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保住澳大利亚这一基地都是当务之急,澳洲的陷落意味着从今往后欧美势力将不存在任何跳板与据点来进攻大明势力范围。

富兰克林和温斯顿一致认为必要不计代价集结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来捍卫澳洲,从而遏制大明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姿态。

虽然在战略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事务上英美两国却各有各的小心思。

首先英国作为澳大利亚效忠的宗主国,理应承担保护义务,但显然自身难保的英国压根无法什么军事援助。

所以澳大利亚与美国签订了美澳航运及侨民安全协议,美军第41步兵师和第8步兵师陆续进驻澳洲,这使得堪培拉和伦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微妙。

现任总理罗伯特孟席斯爵士尝试缓和宗主国的关系,然而却遭到了多方反对。

虽然他努力使国家上下团结,可因为没有欧战参军的经历让民众对其缺乏信任。达尔文被明军登陆、陷落不可避免,这更加激化了民意,人们非常失望。

迫于压力,罗伯特辞去了职务,工党领袖约翰科廷接任战时总理,他主张优先捍卫本土,避免愚昧且不合时宜地顺从宗主国。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两天,约翰在忙于筹划一系列的战时法案,而华盛顿则在和伦敦暗中较劲。

双方就澳洲战区司令官的人选而各执己见,理论上美国人来担任是合情合理的,毕竟这是必须得抱的大腿。

但伦敦方面觉得这只会进一步扩大美国人的影响力,所以坚决要求让一名英国人来担任,实在不行让澳洲人自己挑一个也可以。

这深深地刺激到了美国人,让他们觉得受到了轻视搞笑呢白花钱的大冤种谁爱当谁当

恼火的华盛顿方面宣布暂缓对澳大利亚的军事援助,一下子就让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急了,赶忙表示人选还可以再商量。

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司令官由美国人担任,但参谋长须由英国人担任。

伦敦方面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决定了参谋长人选如今正在印杜担任第10集团军参谋长的克劳德奥金莱克。

而华盛顿方面也差不多,大家都立即想到了此时还在科雷吉多岛上指挥着孤军的麦大帅。

尽管军政两界有不少人讨厌骄傲自大的道格拉斯,但大家也都承认,在如今的陆军将领中还真找不出比这家伙更合适的人选。

战术战役本领、实战经验、资历,从各方面来说道格拉斯都是够格的,可以算是综合性将领,而且他的政治才能或许也很适合澳洲战区司令官这个位置。

故而乔治马歇尔向富兰克林提出建议,尽快让道格拉斯离开菲律宾那个鬼地方,转去澳大利亚担任协调英美澳三方的司令官。

另外,立场摇摆不定的菲律宾总统也要顺带接走,免得他向大明投怀送抱,那会让合众国很丢面子的。

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富兰克林甚至都已经打算用麦大帅的牺牲来成就美名了,刚好可以振奋军民士气。

可考虑到道格拉斯如今是美国人心目中勇敢、无畏、自信的英雄将领,让他牺牲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要是他拒不尽忠、被明人俘虏那可就糟糕了,必然会对军民士气造成沉痛打击。

所以总统批准了撤离计划,正式下达明文指示,要求道格拉斯立刻撤离科雷吉多岛,将指挥权交给温莱特准将。

有意思的是,菲律宾总统奎松决定提前支付当年许诺给予麦大帅的津贴,并额外增加一笔特殊酬金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此举的目的不言而喻。

他拟定了行政命令,让财政部账户上划出42万美元转入了道格拉斯在纽约摩根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