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地产宰相,曾夺文运?(2 / 3)

独治大明 余人 5991 字 2个月前

的模样。

身穿七品官服的苟知县留着漂亮的八字胡,虽然在普通百姓面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但此次像是一条巴结狗。

他正讨好地朝一位身穿四品官服的中年男子敬酒,脸上尽是谄媚之色“程知府,下官再敬您一杯”

“这南溪酒果然名不虚传”程知府将杯中的佳酿饮尽,显得十分儒雅地评价道。

旁边坐着的六旬老者身上同样拥有儒雅之气,微微一笑地道“老夫已经备了十坛佳酿,程知府明日归去之时,便可一并捎上,还请莫要推辞”

县衙的钱师爷在这里帮着倒酒,想到这酒的年份,不由得暗暗瞠目结舌。

“呵呵曾举人如此热情,那本府便却之不恭了”程知府并没有摆官架子,又是开怀而笑地道。

曾不凡看到对方收下自己的礼,这一切其实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在泰和县内,现在最有威望的并不是李士奇和陈循的首辅之家,而是因状元郎曾鹤龄而兴的曾家。

曾家的祖上是北宋农学家曾安止,虽然到了这一代已经有所没落,但却能够一直维持书香门第的体面。

到了曾鹤龄这一代,曾家像是得到上苍庇佑般,先是其兄曾椿龄高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曾鹤龄于永乐十九年高中状元。

由于主持会试的考官是本县的杨士奇,即手持重权的大明首辅,曾鹤龄自然而然地拜在杨士奇门下。

因有杨士奇的照顾,他参与编修成祖实录、仁宗实录和宣宗实录,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

正统三年,他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正当他要借此进入礼部的时候,结果没两年便病逝于任上。

虽然曾鹤龄并没有两位首辅般显赫一时,但其仕途为后来者奠定了基础,而曾家的人才是层出不穷。

曾追是曾鹤龄的嫡孙,于成化十四年摘取探花郎,而他跟曾鹤龄属于祖孙鼎甲,一时被传为科举佳话。

曾家三代共计出现六位进士,所以盛传“曾家巷里状元坊,一门三代六进士,祖孙两辈双鼎甲”,而曾氏一族的举人还有将近十人。

即便到了现在,曾家之人曾彦是成化十四年的状元,现在还在翰林院任职,致使曾家的荣耀一直持续到现在,故而成为整个泰和县最显赫之家。

曾不凡正是曾鹤龄的孙子,亦考取了举人功名,但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由于年事渐高,所以他早已经放弃了科举一途,更是到外地做了几年的县丞,而今执掌曾家的产业。

正是家族的底蕴摆在这里,所以曾不凡完全拥有跟程知府平起平坐的资本,甚至指使程知府为自己办事。

“曾举人,本县亦敬您一杯”苟知县亦是难得有机会跟曾不凡同桌吃饭,所以对曾不凡亦是巴结道。

曾不凡端起酒杯轻呷一小口,便抬头望向旁边的程知府“当今圣上严于选官,此事人尽皆知。今年京察必定淘汰一大批不称职官员,我堂兄在京城跟文选司张郎中为同年之谊,此事定会助知府大人一臂之力”

虽然京官对京察畏之如虎,但地方官员却是将三年或六年一次的京察视为机会,届时会出现大量的空缺。

他们一旦能返回京城任职,那便是地地道道的京官,可以说是青云直上了。

程知府作为堂堂的四品官员,之所以甘愿受曾不凡驱使,更是不惜开罪一位告老还乡的原兵部尚书,正是想要攀上这个关系好重返京城追逐名利。

程知府心里像是吃了蜜般,当即便郑重地拱手道“呵呵若此次本府能够顺利返京,他日必有厚报”

正是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一阵鼓声。

苟知县先是微微一愣,而后反应过来是县衙的鸣冤鼓响了,若不是有人故意闹事的话,那么便出现了不得了的冤情。

只是不管哪一样,现在胆敢敲鸣冤鼓,无疑坏了自己的好心情,更影响自己招待贵客。

面对这种破坏自己攀交情的事情,他当即沉着脸进行吩咐“何人在外面击鼓钱师爷,即刻带人将闹事之人给本县打发离开”

“是”师爷处理这种事情得心应手,当即便恭敬地道。

程知府和曾举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若苟知县将他们丢在这里前去会面苦主,那才是不可理喻。

“老爷”师爷去而复返,却是脸带难色地想要将苟知县叫到一旁。

苟知县的眉头蹙起,显得十分不满地道“你没想到我在陪程知府和曾举人吗刚刚究竟是何人击鼓”

“回禀老爷,是是严员外但但尹尚书陪着过来了,严员外还递交了诉状”师爷心里暗叹一声,显得小心翼翼地道。

程知府和曾举人压根没有将严肃放在眼里,但听到尹直竟然真的替严肃出头,却是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讼诉,严员外想要告谁”苟知县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茫然地询问道。

师爷咽了咽唾沫,眼睛十分复杂地道“严员外是要状告您,说您扰乱朝廷法度,都是一些不好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