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雷击逆臣,帝国遇劫(3 / 3)

独治大明 余人 6887 字 2个月前

次赈灾要有创新思维,要更好地救济以百万计的灾民,甚至是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安顿灾民。

户部尚书李嗣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一个创新方案“现在河南已是夏汛时期,境内不仅多雨,而且道路泥泞难行。若是押运银两和粮食所耗甚多,此次朝廷发放粮票赈灾吧”

“何为粮票”礼部尚书徐琼听得十分认真,当即疑惑地询问。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大创新,不由纷纷扭头望向李嗣。

朱佑樘在楼阁上喝着茶,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他发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而今的重臣是越来越愿意动脑子,而不是遇到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

户部尚书李嗣迎着众人的目光,便将自己的构想说出来“粮票跟布票相似,只是上面不是布匹,而是写着一石粮。此票由我们户部印制,户部亦会回收,只是为了刺激粮商的积极性,一石粮可换五钱银。另外,此票可以抵地方官员征收的粮税,亦可以到京城或地方官府的常平仓换米粮,还可以到户部或皇家钱庄直接换银子。如此一来,朝廷不再需要押解银两和米粮奔赴开封,而拿到粮票的百姓可以流窜周边的地方换粮度过饥荒。”

“此乃谋国之策”

“若是如此便可救更多的灾民”

“此法虽好,但地方官员不认又该如何”

“咱们给地方官员的俸禄发粮票,这样便于地方官员辨识”

“此法甚佳,只要咱们能做到上下一心,必定能助百万灾民渡过灾情”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在听到李嗣的构想,接着有所完善后,便一致认可李嗣的创新方案,觉得粮票赈灾的方式更加便利。

此次开封府主要是人为因素的水灾,受灾的面积并不是赤土万里,而是主要集中在被淹的那片区域。

通州有着足足二千万石的粮,用于赈灾是绰绰有余。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通州的二千万石粮要运到开封能剩下一半都已经不错了,何况还需要时间呢

若是受淹的百姓拿到粮票,接着勒令官府在沿途设置粥棚,那么受灾的百姓便能够四散开来,从而借助地方或京城的粮仓觅得一线生机。

正是如此,李嗣所提的粮票赈灾法,虽然每人一两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但无疑比传统的赈灾方式更加高效。

朱佑樘对长得白净的李嗣是刮目相看,便一锤定音“既然诸位臣工没有异议,那么此次便定了下来由户部来主导,工部和兵部从旁协助,吏部亦要出力督促地方官员能执行政令”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吏部、户部、工部和兵部足足十二名官员一齐表态,显得战意高昂地道。

他们很喜欢现在处理政务的方式,面对问题一齐相商,而今各个衙门相互协作,从而将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现在面对的是足足百万的灾民,若是他们能够将事情办妥,亦将是名垂青史,而不是一位尸位素餐的平庸官员。

只是大家并没有高兴太久,另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随之而至“灾后如何安置受灾的百万居民”

“此事早有定论,还需要问的自然是让他们返回各自的居所继续从事生产了”刑部尚书何乔新自持资历高,显得理所当然地道。

户部右侍郎吴裕看着这位从南京提拔回来的刑部尚书,却是轻轻地摇头“何尚书此言不妥黄水多沙,乃天下共识。此次水灾过后,很多灾民即便重归故里,但其田产必定被黄河的沙子所埋。若是如此处置,恐有数十万百姓无法继续耕作,甚至只能沦为流民死于山野”

说到最后,似乎是想起一起往事,眼睛涌现一抹薄泪。

刑部尚书何乔新见状,便投去了鄙夷的目光,这种超迁上来的年轻官员压根不懂得这是人吃人的时代,当即不以为然地道“这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处置,实在不行他们给人做佃户只要不是懒汉,总归能有一口吃的”

“佃户,佃户,你就是想着百姓总得卖身给你们官绅之家为奴为婢吧”吴裕像是被刺激到了一般,显得泪眼婆娑地质问道。

刑部尚书何乔新脸色阴沉,却是大声回应“这是历朝历代的做法,你凶本官做甚你要真那么有本事,你拿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那么老夫便不再提”

“我我没有想到好办法,但我我相信陛下一定有破解之法陛下,臣无能,请陛下拿出章程”吴裕对朱佑樘有一种迷之信任,却是突然跪下来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眼神复杂地望了一眼胆大妄为的吴裕,却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户部侍郎竟然胆敢将皮球踢向皇帝,只是当今圣上还真的恐怕是唯一能破解这个千年难题的人。

一时间,在场的众官员齐刷刷地望向阁楼,望向那位在上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