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心肺复苏术(1 / 2)

周末的四合院,热闹非凡。

拘禁了一星期的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般在院子里肆意打闹。

空气中,爆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

在这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声音中,李东来确定了第二个呈现给这个时代的礼物,心脏复苏术。

人体是一辆永不停止的机器,机器的动力来源于心脏。

开心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难过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清醒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睡觉的时候,心脏也在跳动。

人的心脏一旦停止了跳动,三秒钟即可出现晕厥,黑矇。

十秒钟,脑内的氧储备耗尽。

一般4分钟脑内的营养代谢完全耗尽,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10分钟后,会脑死亡。

而脑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也就是说,从心脏停止跳动开始,病人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抢救时间。

就算是在后世,拥有心脏起搏器的救护车,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

所以,可以徒手操作的心肺复苏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医疗统计数据显示,在四分钟内对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大约会救活一半患者。

在后世,每个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这种技术。

李东来作为兽医,也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自然对其中的步骤很了解。

他把详细的步骤用钢笔写在了稿纸上,正准备据此撰写出一篇论文。

不过,看着上面的步骤,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在这个时代,国外的心肺复苏术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一项医学技术从诞生到成熟,需要经过上万次实际操作,以及数百万名医生归纳总结。

在前世的教科书上,也没有提及心肺复苏的具体发展历程。

如果,在这个时代,心脏复苏术已经完善了。

那么贸然发表,不但有骗取稿费的嫌疑,也会深陷抄袭的丑闻中,

甚至对杂志社乃至整个华夏的国际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西方媒体,在报道华夏时,总是习惯性地摆出那副西方式的偏见和傲慢的态度。

并且为了达到目的,会很灵活的失去道德心。

在后世,他们能够把洗衣粉当成大规模生化武器的证据。

面对递过来的刀子,岂会放过抹黑的机会。

看来,在正式撰写论文前,还需要先详细了解国外心肺复苏术的发展程度。

如果在后世,只需要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就会得到结果。

可在这个封闭的年代,只有通过国外的期刊杂志,才能了解到最新信息。

而专业国外期刊杂志,京城的图书馆不可能有。

李东来为了撰写第一篇论文,曾经去京城图书馆查找过资料,里面全部都是国内书籍。

据说以前还有俄文书籍,不过很快就被撤下了。

像这种专业国外期刊杂志,也许只有在京城大学医学院的图书馆里,才能找到。

李东来看一眼外面的太阳,刚刚挂在傻柱屋的屋嵴上,应该不超过8点。

这个时间,应该正好。

“小妹,哥哥出去办点事情,你看家。不要让人把家偷了。”

“嗯嗯,放心吧,我在家做作业,哪里也不去。”

李东放下笔,见到收拾一下,叮嘱李小妹看好家,就推着自行车,离开了四合院。

三十分钟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古典三开朱漆大门。

门口摆放有两座石狮子,风格古朴、庄严典雅。

这里就是华夏的最高学府,京城大学。

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华夏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

其成立标志着华夏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如果说,在这个年代,哪所大学的图书馆里最有可能有大量外国期刊,那非京城大学莫属。

李东来站在石狮子旁,有些艳羡的望着那副蓝底金子的牌匾。

即使在后世,京城大学也国际一流高等院校。

考上京城大学是每个华夏学生的梦想。

李东来也不例外。

为此,他孜孜不倦,悬梁刺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可惜,高考天气太好,发挥失常,以三百分的微弱差距与京城大学失之交臂。

不得已,只能去了一所医学中专就读。

可惜,实在太可惜了,如果能再努力一点的话,说不定就能够实现梦想了。

在这个时代,京城大学比后世还要有名。

那些身穿深蓝制服的学生们,脸上皆带有京城大学独特的傲娇。

作为毕业后就会分配到部委工作的大学生,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