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奠基(1 / 3)

李谕本来想在上海多逗留一段时间,不过两个美国人的到来,让他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动身前往京城。

其中一个是原美国驻汉口总领事顾临,目前出任洛克菲勒基金会驻华医社主任,是洛氏基金会在华最高负责人。

另一个是协和医学院总建筑设计师哈里胡赛。

李谕接上两人,一同北上京城。

“这么说,你们终于定下了总设计方案”李谕在路上问道。

“是的,”胡塞说,“之前柯立芝的方案被否,我重新提交了新方案,预算少去三分之二。”

李谕问“原方案预算多少”

“柯立芝给基金会提交的文件显示,最少需要300万美元,”胡赛说,“要知道,就连美国的顶级医院都没有几个达到这种造价。”

李谕说“远洋要考虑运费,很正常嘛。”

这个柯立芝不是美国那位总统,重名罢了。

柯立芝是全美最顶级的建筑师之一,而且有丰富的医学院设计经验,哈佛大学医学院与纽约洛克菲勒医学院研究所大楼都出自他手。

就是柯立芝太实诚,给的预算有点吓到了基金会高层。

其实最终的建筑总造价早已远超300万美元,达到了750万美元,差不多是这时候全球最贵的医学院投资项目,还仅仅是建筑部分。

基金会重新选择了胡赛后,他很聪明地提交了“仅”需100万美元的新方案,被基金会选中。

这位老哥一看就是比较圆滑的不要上来就把业主吓跑,先吸引住他,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慢慢追加预算,那时候他已经花了那么多钱,自然就愿意多掏钱了。

很有后世土木施工中工程签证的味道,施工企业接活时,按照投标走,百分百亏到死,赚钱就得看签证。签证就是合同外的零星工程,但最后肯定要包含到工程结算中。

顾临做过多年外交官,明白其中道理,“工程干起来再说,咱们本来就和纽约沟通麻烦,一来一回时间全浪费了。我给总部写封信,按照正常流程,要等上两个月才能得到回复。”

“发电报哪”李谕问。

顾临说“工程上事情太多又太细致,就算只说大事,电报那么短,往往也说不清楚。”

李谕笑道“那就只提钱。”

“只能如此,”顾临说,“几年前我们就买下了北京协和医学堂,刚刚又买下了豫王府,两片地差不多150亩,工程必须要动工。”

豫亲王就是多铎的一支,也是铁帽子王之一,现任豫亲王端镇年纪很小,只有六七岁。

豫王是皇室成员中最早卖出王府的,将豫王府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洛克菲勒基金会。

豫王一支的其他后代并不同意这笔交易,但木已成舟,最后一代豫王端镇已经搬到东四胡同,拿着巨额款项开始花天酒地。

端镇长大后又卖了豫王府存着的一枚金印,银行当场切割了金印,内部全是纯金。

反正皇室成员大部分都这样,祖上的财富在民国时基本全部挥霍光了。

李谕说“豫王府级别不低,利用好原有格局,最好建成中西合璧的风格。”

胡赛说“上一任设计师柯立芝就是这么说的,但这样的方案肯定费钱。好在小洛克菲勒先生看了寄回去的照片后,对中式格局极为喜欢,赞成中西合璧方案。”

顾临说“李谕先生,洛克菲勒先生还有一件事让我与你商量商量,即新医学院的名字。此前哈佛校长艾略特强烈建议,取名一事必须参考如你这般的中国知识界精英。”

李谕随口问道“你们有什么预设的”

顾临说“依照我们美国人的习惯,新学校肯定要冠上创办人或者投资人的名字,要叫做洛克菲勒医学院。”

李谕摇了摇头“这种名字太不本土化,而且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洛克菲勒其人,只知道美国有一位石油大王,还有他们使用的煤油。要是用这个名字,估计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会认为这是一所研究煤油灯的学校。”

“煤油”顾临尴尬道,“这样的想法档次太低,我们可是堂堂医学院。”

“所以喽,干脆就用原来协和这个名字,”李谕说,“中国人喜欢有古风、有内涵的命名;而且中国文化相对内敛与中庸,很少会使用姓名去命名某样东西。”

“我接受你的建议,相信基金会也会听取。”顾临说。

到达京城后,顾临随即组织了协和建筑群的奠基会,并且请来了市长朱启钤。

朱启钤给每人分发了一个铁锨,“诸位,第一铲土寓意安全,大家一起来吧。”

顾临像模像样铲了一下,然后说“朱市长,工人您都招募好了吗”

朱启钤说“我上午刚从报纸上打出油王府要招募工人的告示,下午门口就挤满了人。”

“油王府”顾临纳闷道。

朱启钤笑着解释“这是老百姓私下里的称呼,缘于洛克菲勒先生的美孚石油公司还有他们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