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花田错(2 / 3)

隔成了两个园,这堵墙算救了清华园,让它免于火灾。

此时李谕才与唐国安准备与留美学生共同赴美。

众人回道“见过贝子爷。”

实话说现在的清华园面积不大,只有400亩左右,就是一个常规皇家园林大小旁边的圆明园也差不多这么大。而后世的清华大学有六七千亩,完全包住了清华园。

段芝贵跷着二郎腿说“今晚有位大人物来你们天仙园,太后眼里的红人,你们知道怎么做吧”

此时,那桐在听说李谕和唐国安在清华园后,也赶了过来,慢悠悠对他们两人说“地方哪,就交给你们的学堂了。我已题好匾额,过几天做好了就安上。”

李谕则说“四五年的留学,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你们回来后,将会日月换新天。”

段芝贵号称“民国第一皮条客”,一招美人计玩得风生水起。

在这之前,两人顺便看了一下清华园的建设情况。

段祺瑞有些被问住,此时的他生活比较乏味,平日里信佛吃素,最多下下围棋,根本不懂如何伺候年轻王爷。

总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像美国的一些精英学校。

不过载振正好听说了留美一事,要与徐世昌一同参加出发典礼,没办法,李谕与唐国安只好等着。

也就是说,清廷的确在实质上收回了东三省,不仅国民高兴,官场更兴奋,因为多了几个高官的空缺。

在如今新学启蒙阶段就能经过层层筛选考取留美资格的人,水平不会差,唐国安对他们非常有信心,因为当年自己作为留美幼童出国时,可是啥都不知道。

李谕和唐国安照单全收,反正是他们出钱,等过几年正常化运作起来,自然可以收回来。

园内一共有两个写着“清华园”的匾额,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咸丰写的,挂在工字厅大门上;另一个更出名的则在牌楼上,就是那桐题写。

杨翠喜化好妆登台,口中唱着花田八错,眼睛不断在载振身上流连。

目前园内的建筑主要是工字厅,重修的难度不大,另外需要再于东面和北面修一些建筑楼作为教育及住宿用。

柔克义不藏着掖着,在拟定的管理学生规则中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加入政派、与闻政事”。

不过大家不好驳他面子,只能暂时将就一下。

唐国安很激动,大声说道“诸位,我希望你们出去后,可以睁眼看清这个世界,学到洋人引以为傲的知识,将来报效国家”

十年前,他买下杨翠喜时只花了七八两,现在脱手就是一万两,简直赚翻。

清华的学生听到消息再进城,连口热汤都喝不上。而且一般警察这时候都出动了,会在路上设卡,就算坐火车过来,出了火车站往往已经进不了城。

外务部的人不懂教育,所以基本不会过问学校具体事宜。

不久后,美国教育部的代表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来找他们一同商议建校后的章程。

李谕与唐国安先行来到天津,过几日学生们就会在这儿集合。

段祺瑞说“帝师兄弟,我准备再派一批学生赴日留学,和你们就搭乘一艘船,路上你多多提点,此前吴佩孚、孙传芳他们那一批,对你可是赞不绝口。”

段祺瑞说“奥匈国租界的天仙园最近刚刚完成扩建,明天要举行盛大演出,谭鑫培等名角都会到场。”

段祺瑞问道“真要做到这种地步”

徐世昌是北洋二把手,他对李谕同样颇为重视,作为北洋代表顺便露个相;一同过来赴宴的还有北洋专门管教育的段祺瑞。

只不过校舍这件事必须让外务部出个面。

李谕乐道“我哪懂京戏,但我却知道花田错。”

这位杨翠喜姑娘以前与李叔同有一段非凡往事,不过刚擦起火花,李叔同就跑去了上海。

他进屋对载振说“贝子爷,白天的戏您见过,但天津还有晚上的戏。”

段芝贵神秘一笑“大人请到卧房等候。”

徐世昌预测得很准,段祺瑞不久后就会被调离北洋。

杨茂亭说“小的明白,但是行里规矩,价钱得提前谈好。”

总之此时的北京城局限在二环以内,清华园简直称得上“教育孤岛”,肯定不如京城里面配套齐全,条件嘛,自然艰苦一点。

这时候所有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一点就燃,纷纷握拳表示一定奋而求学。

端郡王载漪就是庚子国难的最终背锅侠。

杨茂亭看到段芝贵穿着一身制服过来,连忙唯唯诺诺道“大人,来快活”

徐世昌沉默片刻说“的确如此。不过大帅的意思是,我们按兵不动,只要我们在,北洋就在,大帅就在,你明白吗”

唐国安显然意识到了距离远的问题“疏才兄弟,朝廷将这块地方拨给我们,总感觉像是让我们离京师远一点,你看京师大学堂就在城里。”

李谕却困得一直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