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赠地(1 / 2)

此时席家的地位,颇有民国时期宋家、孔家的感觉,他们是老蒋的银根。

当然席家也与宋家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联姻,反正这些人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并且会想尽办法保住家族地位。

只不过1929年席家的第三代家主被黑势力盯上,暗杀了当时是个非常轰动的绑架桉。

李谕甚至想到了后世李嘉诚儿子被绑架。

席家嫡系断了,第四代年纪又太小,才不再掌控汇丰银行买办一职。

但50多年来已经积累了巨量财富。

汇丰银行买办的收人每年约5万两,后来达到10万两。再加上控制不少钱庄、票号,又搞了大量投资,席家堪称目前上海滩第一金融世家。

李谕进入客厅后,已经六十五岁的席正甫起身道“帝师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咳咳”

席正甫止不住的开始咳嗽。

看来他身体确实不太好了,李谕忙说“老先生不用拘泥形势。”

李谕见客厅中还有一个白人以及清廷的官员。

席正甫给他介绍道“此人乃是欧洲丹麦王国的马士基穆勒。”

“穆勒先生你好,”李谕道,“正好两个月前我还去过丹麦。”

如果稍微了解一点航运的肯定知道,后世十大航运公司之首就是马士基集团。去过码头的肯定能看到好多集装箱上的“aersk”标识,那就是马士基。

只不过如今马士基集团还是草创初期。

马士基穆勒道“李谕院士,我听过您的大名,您可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

李谕微微一笑“过奖了。”

席正甫又介绍另一个官员“这位是江南制造局会办魏允恭魏大人。”

魏允恭道“帝师大人,久仰久仰”

李谕也拱手道“幸会”

魏允恭明年就会升任江南制造局的一把手,也就是总办。

他编写了江南制造局记,是后世研究江南制造局最为重要的第一手史料,也对于研究洋务运动及近代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谕看桌子上摆着不少英文的货运单以及款项交接单。

席正甫笑道“正巧帝师到来,素闻帝师见多识广,您能不能解决眼下我们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讨论了一上午也没有头绪。”

李谕说“但讲无妨。”

一旁席立功招呼仆人端来上好的明前龙井,就算李谕不懂茶叶,一闻味道也知道不是凡物。

席正甫对魏允恭说“魏大人,还是你讲吧。”

魏允恭于是开口说“帝师大人,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江南制造局采买了一批优质钢铁,按照西洋公制标准,共计5000吨。船经新加坡港时,也有过秤的货运单为证。”

魏允恭从桌子上拿出一张新加坡港口出具的单子,上面还有英国人的签字为证。

魏允恭是懂英文的,当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他曾一度充任该报英文译事。

维新时期,还被两江总督刘坤一保荐经济特科,到达京城后,他看出风云变幻莫测,于是接受时务报所托,多方打探朝局变化的消息,及时电告或函告上海报馆,充当了时务报耳目的角色。

所以此人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新的。

李谕说“货运单没有问题,请继续。”

魏允恭接着说“可如今钢铁运到上海港,再过磅,竟然多了十吨马士基先生就坚持按照多了10吨的价格付款。”

这种优质钢的价格不菲,江南制造局明显是想用来制造枪支武器。

江南制造局一直有着效率低下的毛病,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不会太当回事。但魏允恭是个比较较真的人,这么多银子不能白扔出去。

席正甫补充道“上海港卸货的是太古码头,也是英国人的,所以两份货运单都是出自英国人之手,我们着实纳闷,莫非他们搞错了”

李谕一听就明白了,无非是个重力加速度问题,重量和质量本来就是两个概念,但此时的人还真没多少人搞明白。

于是说“马士基先生,我想你一定认为没有中国人懂得什么叫做重力加速度的吧,跟不会有人懂得地球是个椭球形、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的知识”

马士基一时有点语塞“我”

如今的国际货运没有后世的严格规范,乱象很多,不过这种明目张胆欺负中国人不懂物理学的事,李谕确实看不下去。

席正甫和魏允恭同样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加速度、又椭球的。

李谕见马士基明显不太服气,立刻在纸上写画起来“如果我没记错,新加坡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是978左右,上海应该是98上下,看似相差不大,但一旦质量很大,就会有明显差距。”

李谕随手列出了一个等式,计算一下正好差了10吨。

“我想马士基先生应该在丹麦国时学过这些内容。”李谕说道。

如今丹麦的教育普及已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