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对赵谦道“走,我们出门,去大清邮局寄信。”
“好来”赵谦抽出毛巾擦了擦车座,“先生请上车,让我京城一熘烟儿带您穿街走巷”
赵谦速度很快快,寄完信往回走时,还不忘给李谕继续说新鲜事“先生,您知不知道,金鱼胡同刚开了家东安市场,可热闹了,我和凤铃就是去那买的胭脂水粉,里面要啥有啥。”
东安市场是北京建立最早的一座综合商场,位置就在今天王府井旁边,历经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依然健在。
李谕来了兴趣“走,去看看”
路过金鱼胡同和东安门大街时,路旁熟悉的小摊小贩都不见了,就连李谕常去吃面的丁德山小摊也不在。
“路两边还真是干净。”李谕道。
赵谦道“对啊,先生,听说是因为耽误了当官的上朝进入宫门,住在金鱼胡同的那桐尚书上奏把商贩都赶到了东安市场里。”
东安门是住在北京东城的官员们上朝的必经路,沿街越来越多的商贩挡住了道路,车马有时都过不去,每天就和赶集似的。
“集中起来形成个商场倒不是坏事。”李谕说。
赵谦说“刚开始很多商贩还不愿意来,有些跑去了庙会,不过市场里却越来越兴旺,商贩们也都自然而然过来了。”
现在的京城也的确需要个大市场,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时,前门外大栅栏被火烧成一片瓦砾,里面曾经的商贩这两年四处飘荡,如今有了落脚点,也迅速转到了东安市场。
李谕往里面走去,刚刚成立的东安市场很简陋,摆地摊的、搭布棚的、推小车的都有。
不过聚合在一起倒是好挑选,毕竟卖什么的都有,小吃、杂货、蔬菜、瓜果、衣服鞋帽等等一应俱全,大部分都是占地很小的摊位。
李谕在市场里找到了丁德山,走上前道“最近生意如何”
“吆客官,好久不见”丁德山道,“您看得出来,市场里生意倒是不错。老熟客也都知道我,顺着都来了,现在挺多别处来的摊主也吃我煮的面。客官是要来一碗面吗”
“给我做四碗面,带走。”李谕道。
“好来,客官你稍等”
李谕看到丁德山的钱箱下压着一张绿色的票,问道“这是什么”
丁德山边下面边说“交了地皮钱,市场给的票,要是没它,就会被驻场巡捕赶出去。”
李谕指着四周问“所有的摊位都有票”
丁德山说“都有,不过不一样,客官你看我这个绿色票,是专门发给占地一丈的摊位,每天要70文钱。如果是摊位只有五尺见方的,那就是粉色票,每天40文。听说还有更大的一丈五尺以上的摊位,就要110文,发给绿色票和粉色票各一张。”
李谕说“没想到管理还挺严格。”
“可不是嘛”丁德山继续说道,“每天收市的时候票子都会收上去,第二天来了还要再重新买票。”
李谕道“那他们还真是省票了,就这么些票,每天来回发便是。”
丁德山装好四个盒子“客官,您的面。”
赵谦接了过来,对他说“晚点我就会把盒子捎回来。”
李谕身后有人见状也冲他们喊道“牛肉面就着爆肚才是绝配,客官再来份爆肚吧”
丁德山对李谕道“客官,他是东安市场的爆肚王王福奎,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味道没的说。”
“既然是你推荐的,那我肯定要尝尝,”李谕对“爆肚王”说,“给我来四份爆肚。”
王福奎吆喝道“好来四份爆肚一共80文。”
爆肚量很大,非常实惠。
王福奎是第一代“爆肚王”,之后的第二代“爆肚王”王金良直接发展成为坐商,还立起了“西德顺”字号。
这是家百年老字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侯宝林的清唱和评书里头都会说:“您上东安市场,有个西德顺”
当然也不仅西德顺,东安市场里诞生的百年老字号还有很多,什么稻香春、爆肚冯等都传承至今。
旁边卖豆汁的看到,也招呼起来“客官,豆汁也来点吧”
李谕心中一颤,豆汁他是真心喝不上来。
李谕让赵谦拿好爆肚,准备回家时,突然看到了个“新鲜”东西,上前问道“店主,你家的西红柿怎么卖”
“俺这叫洋柿子,好吃滴很。”店主道。
李谕笑道“好,那你给我称十斤洋柿子。”
赵谦看了一眼说“先生,这是什么东西”
“一种蔬菜,好吃又有营养。”李谕说。
赵谦看着红彤彤的果实,说“一看就像有毒,能吃吗”
虽然西红柿早在明朝就传入中国,不过影响范围一直非常小,到了明末清初也很少人吃。
西红柿的大面积种植推广要等到六七十年后了。
李谕说“当然能吃,回去我给你们做”
这下买的东西真是不少,李谕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