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认字的重要性(1 / 2)

刘四郎把刘家村适龄的男丁登记完毕,这刘家村的团练也就算拉起了架子,接着刘四郎又对这这些园丁进行了一下甄别

凡是十五到二十岁的刘四郎都让他们使用弓弩和火枪,二十到二十五岁的则使用刀盾,再大谢的就直接使用长枪

刘四郎这样做也是有用意的,朝廷募兵要的是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身家清白的子弟,那么岁数小的团丁练好弓弩火枪,以后要是真的去当兵了,也能混个弓箭手或者火枪手什么的,至少保命的机会大些

其他年纪大的,已经没机会选兵了,那就练好刀盾、长矛,以后就是团丁中的骨干力量

忙完这些也到了下午了,刘四郎就让所有团丁回家吃饭,不过在团丁临走的时候,刘四郎让所有十五到二十二岁的团丁晚上到自己家院子来

这个年龄段的团丁一共有三十九个,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刘四郎要干什么,但也都欣然答应下来,然后就各自散了

直到这个时候,刘四郎才有时间搭理自家那三户奴隶

一问之下,刘四郎到很惊讶,原来这三户奴隶出身还都不一般

那户女真奴隶姓钮钴禄,男的叫阿莫泰,女的叫和卓,他们的儿子十四岁,名叫那古杨,阿莫泰以前是正黄旗的巴牙喇兵

阿莫泰在辽东都指挥使司战败投降之后,因为年纪大了些没选上皇协军,这才全家被送到关里做了奴隶,也是最近才被挑选出来,送到了刘家村

两户倭奴则都是倭国战败的武士,一家姓武田,一家姓松井,他们不是跟大明打仗战败的,而是大名之间打仗的败兵,失去了主家成了落魄武士,最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卖身为奴来了大明

问出三户奴隶的来历,刘四郎忍不住眉头一皱,暗道“这三家奴隶都是能打仗的主儿,一起分到我这里来,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让他们种地”

想到这里刘四郎微微摇了摇头,这样的人种地他自己都觉得可惜,团练总兵衙门那些人就更不用说会如此浪费人力了

想通了这节,刘四郎豁然开朗,笑着对阿莫泰、武田、松井道“你们既然到了我家,我也不亏待你们,你们三个给我做亲兵,你们的家人则做我家做家仆,至于种地的事情就不用你们管了”

听了刘四郎这话,三人齐刷刷跪倒,用拗口的汉话道“奴才谢主子提拔”

说完,阿莫泰又问道“主子提拔奴才,奴才自然感激不尽,可是奴才们做了亲兵,那家里的地怎么办”

刘四郎笑了笑道“这边的地不用管,你们先帮我把村里的团丁练好再说”

刘四郎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他很清楚他们这些团练使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山陕迁民的事上起关键作用,而他已经打算迁民关外了,所以在刘家村的五十亩地种不种都没关系了

其实刘四郎这种想法,在团练使中占了极大部分,他们这些人都是常年在关外打仗的,很清楚关外虽然苦寒,可也是希望之地

像刘家村这样的地方,好年头一亩地顶多打二百多斤麦子,去了租子自己能剩下六成就不错了,这还多亏了朝廷年年免税才有的光景

如果是遭了灾,那地里颗粒无收都是平常,就是朝廷不收赋税,可地里的租子也是要交的,那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村里人欠刘文茂家的钱,也大多是这时候欠下的

再加上刘家村土地有限,就更让百姓生计艰难了,像刘文茂家占了全村一半的土地,也就一千多亩,其他有地的村民每家能有十来亩地就是多的了

可是关外不一样,那里有千里沃野,开垦出来就是肥的流油的良田,再加上土豆、玉米、地瓜这些新作物,一亩地打上千斤粮食都是平常,这样的地方不去难道还在刘家村吃土

朱由校作为山陕迁民的始作俑者,自然也了解了这些团练使的心思,所以在给他们分派奴隶的时候,就特意安排这些能打仗的女真人或者倭奴,这也是为了能让那些团练使有自保的能力

到了晚上,村里十五到二十二的团丁都到了刘四郎家,这些人一个个畏畏缩缩地站在刘四郎家院子里,不知道刘四郎找他们来要干什么

“你们不用怕”刘四郎看着这些人道“俺之所以把你们找来,是要教你们认字,这本是村里公学的先生做的事情,但是咱们村没办公学,所以就由俺先教你们”

这时一个长相憨厚,看着有十七八的少年问道“四叔,俺们都是团丁,跟你学打仗的本事就行咧,咋还要学识字”

刘四郎伴着脸道“现在老子是团练使,你是团丁,就要叫老子大人,再敢乱叫看老子不打折你腿”

年轻人吓得一缩脖子,呐呐地道“知道哩”

刘四郎瞪了他一眼,由看向其他人道“皇上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兵就不是好兵,你们这些后生以后要是真被选兵先走了,那就是大明的兵,只要在军中好好干,肯定是有出息的,可是有出息容易,要有大出息那就难喽”

又有人问道“那四大人,咋才能有大出息”

刘四郎笑道“要想有大出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