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面授机宜(上(3 / 7)

熊廷弼思索着朱由校的话,半晌才道“陛下说的是,以前臣总觉得管军队只要赏罚分明,粮饷充足,军士就应该感恩戴德,以死效命,但现在看那时的军队和如今根本没法比,那时的臣只想着能稳住辽东防线就是好的,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

“哈哈哈哈”朱由校大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最会的就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你们常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是这些话用在你们自己身上就不灵了”

熊廷弼豁然开朗,老脸却是忍不住红了,嚅嗫了半天,才拱手道“臣自诩饱读诗书三十载,今日方知却是只读了书中字,未明书中意,好在有陛下醍醐灌顶,否则今生便要做那井底之蛙了”

朱由校嗤笑道“什么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这些话最是害人,天地之理穷多少圣贤五千年上下都只是看了个皮毛,一个人区区数十年就敢说这些混账话,岂不是不知天高地厚”

熊廷弼脸上更红,尴尬地道“陛下所言怕是有些过了,有些穷经皓首的大儒,学问还是很好的,只是臣这样的半吊子才惹人笑话”

朱由校看了一眼熊廷弼,心知这位公爵大人虽然成就了武勋,但是骨子里还是个文人,所以说话时总要维护文人的颜面

对此朱由校是不屑一顾的,撇了撇嘴道“你说的那些人朕也见识过,不过就是一些在故纸堆里成了精的人物,跟他们说些书本上的东西还成,只要离开了书本,一个个就都成了傻子,朕有些时候在想,如果能和阳明先生生在一个时代就好了,那样就能见证一代半圣的诞生”

熊廷弼闻言就是一惊,在读书人中孔夫子为圣人,孟夫子为亚圣,自此儒门再无圣者,就连创“理学”的朱熹都不得沾一个“圣”字,可今天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却称王阳明为“半圣”,此事却是非同小可

也不怪熊廷弼大惊小怪,实在是朱由校这个皇帝非同寻常,论文可以将朝堂上一众大儒收拾的服服帖帖,论武可以横扫,平辽东,灭残元,成就不世之功

可以说今年只有十九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只用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古往今来所有皇帝都难以完成的伟业,这样的功绩甚至比大明的太祖、成祖都要厉害

这样一位千古圣君,给王阳明封一个“圣”字,那王阳明必定就是圣人了,哪怕只是个“半圣”,可那也是成圣的人了

朱由校看着有些失神的熊廷弼,并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传递的信息已经传递出去了

一场球赛比赛时间是六刻钟,加上中间的两次休息,一共需要一个时辰,不过这种比赛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没人觉得比赛时间过长

甚至很多蒙古人都放下了对明军的恐惧围拢过来观看,这种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比赛很快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其中

最后比赛以近卫军骑兵队以五比四获胜而告终,当然近卫军骑兵赢下这场比赛也不轻松,比分始终咬的很紧,哪怕近卫军骑兵赢了,可也只是以一球险胜,这其中表现最抢眼就是近卫军步兵队的那个队长

第402章京城

朱由校在草原上闹腾的风生水起,在北京却是另一番景象

自从六月初朱由校这位皇帝陛下御驾亲征之后,北京城里就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土木堡之变给大明的官员百姓带来的阴影实在太大了

也正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皇帝就成了金丝雀,整天被养在紫禁城里,好不容易出了个不听话正德皇帝还是个短命鬼,更加坐实了皇帝不能乱走的谬论

于是朱由校亲征之后,北京的文武百官一个个都夹起了尾巴,方从哲、刘一燝天天派人往兵部跑,老国公张维闲更是住在了兵部,所有前线来的消息都要第一时间过他的手,然后立即呈送进宫里

宫里面更是风声鹤唳,老王安坐镇司礼监,李进忠守着东厂,所有的消息都是第一时间呈报进乾清宫

而乾清宫里朱由校的几个女人每天都是愁容满面,尽管张嫣她们几个从来不会苛责下人,但是乾清宫的太监宫女也是小心翼翼,连走路都不敢发出声音

可以说所有人都不愿意皇帝御驾亲征,但是朱由校这个皇帝太特别了,那些文官翻遍了史书都找不到这样的皇帝

如果说有那就只能是那些古之圣君了,可那一个十九岁的皇帝与圣君们相提并论,实在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终于

在七月初,八百里加急飞马进京,传令兵没进北京城门就开始挥舞着马鞭高喊“八百里加急,陛下御驾亲征,于辽东都指挥使司一战全歼建奴五万人,奴酋努尔哈赤战死,后金之乱平灭”

传令兵所过之处,所有百姓都先是楞了一会儿,然后才逐渐反应过来

“二哥,刚刚那八百里加急喊的是什么我怎么听着是后金灭了,奴酋死了”

“我听着也是这话儿,可皇上出征才几天啊怎么就打胜了”

“咱们就别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