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进京赶考(2 / 5)

匪浅的行为。

大圣在与铁扇公主借扇子的过程里,因打不过,所以变成小虫子,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现代有句话,打不过就加入。

红楼梦也有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谢星珩行事作风改变的开始,就源自三借芭蕉扇。

后来再读红楼,在理科之外,爱上看书,这阶段的他,才突飞猛进,少了些棱角,各处圆融。

这些初中时就看的书籍,非得经历一些事情,再去重温,才有不同的体会。

孟培德拿了戏折子,看文字版的内容,听谢星珩絮絮叨叨的讲,突地合上戏本,问他“你是不是心里没底”

谢星珩靠在椅背上,过了会儿才点头“心里有点慌。”

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兴奋。

再有半个月,他就出发去京城了。

是好是坏,前程如何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在此一行。

孟培德望着戏台子上的热闹,叫小厮去点戏,就唱三借芭蕉扇。

师徒两人再没说话,等着前面戏唱完,中场之后,接上他们要看的戏。

戏剧表演会夸张一些,现在也没特效,大圣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是用一个正面空着的箱子做掩饰,观众能看见全貌。

孟培德跟谢星珩说“我有个师兄,做官很厉害,你应该听说过他,他姓沈。他最高做到了一品官,起起落落的,现在又回到了朝廷。我们同年科举,我被点为状元,他是那届榜眼。入翰林院后,我俩一起拜当时的翰林学士为师。”

“他很不服气,跟我不太和睦。他很快调任外地,接连升职,不到八年,就是一省巡抚。回京述职后,又外派出去,当两省巡抚。那一年的他真是风头无两。我们师兄弟见面,他说考上状元又如何,不懂为官之道,就走不长。”

孟培德过了会儿,继续道“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做官的人。我虚心请教过,他说为官者,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你须得弯腰低头,做出猥琐贪婪样,这样才合群,前路无阻。分忧时没人拦着,请命时没人挡着,官途自然顺利。”

戏台上的木箱子已经撤离,孙大圣从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出来了。

孟培德说“我又问他,我说,你是弯腰低头钻到笼子里去,还是弯腰低头赤身裸体的与人合流”

谢星珩来了兴趣“我猜是后者。”

孟培德点头“对,他很恼怒。就那年,他动用关系,把我从翰林院调到礼部任职。他要看看我会不会脱衣服。”

孟培德现在都被革职了,结果显而易见。

身边都是合流的人,各成党派,他在激流之中,有诸多不顺与委屈。

“我要信了他那套,我所学文章道理,就自相矛盾了。”

流水可以逆着加阻力,也可以把某个人溺毙。

谢星珩皱眉思索,说“我钻笼子”

孟培德摇摇头“你为什么要下水呢”

谢星珩没明白他的意思。

孟培德摇头“你科举,有了科名,才会让文官们瞧得起。只要这个名顺了,就够了。”

调任之时,上限不受阻。

谢星珩舒展眉头,眉心犹有愁思未解。

“我能行吗”

孟培德点头“你很适合做官。”

一个好官,为民之官,必是纯臣。谁也挡不了他的道。

谢星珩长舒一口气。

但愿能行。

包厢里就此安静下来,师徒俩看完这场戏,天色已晚。

他们出来坐马车回府,家里晚饭已经做好。

年节期间,伙食极好,荤菜满桌,这季节少见的蔬菜也能摆上两盘子。

谢星珩到了家,不说烦心事,只说跟老师出去看戏了。

“真是火爆,要不是咱们家有

个戏班子,今天还看不了。”

自家戏班子,给东家留了包厢,随去随看。

问起来看了什么戏,谢星珩如实说了。

江知与笑道“你好喜欢看三借芭蕉扇,赶明儿带我也去看看”

谢星珩应下,“行。”

年前再无大事,谢星珩的学业压力骤减,一天天的没课,每天留两个时辰,去书房里答策问。

今年除夕夜,孙知县组织县里商户,照着往年的排场,还是城门外头划块空地,放烟花玩一玩,让百姓们乐乐。

他们一家人抱着孩子,出去逛街看烟花。

半途里,停停走走,所遇皆是熟人,越走,观赏队伍越是大。

好些百姓认得他们,也跟着一块儿过来,说句话都要扯着嗓子,所有人都在已读乱回,聊个气氛罢了。

今年的烟花棒做得像样,两个孩子爱玩。

两岁多的孩子,走路稳当,跟着几个哥哥们去玩烟花,不要大人抱,跟着近一点,他俩都要急。

宋游跟谢川两个大孩子就拍着胸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