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在百姓心中(捉)(2 / 6)

下去。

今天场内人多眼杂,江知与不好答应,只好哄着说“你们爹在办正事,待会儿带你们去台子上玩好不好”

两个崽爱哭,也倔,但被教得很好,扁扁嘴巴,眼睛泪汪汪的,委屈唧唧的点头同意了。

下头谢星珩已经说完开场白,问了一句“人都到齐了吗”

白喜文照着礼单人数,大声回话“齐了”

人齐了,开始发钱。

三箱钱,一箱金豆豆,一箱银豆豆,一箱铜板。发年终奖了。

沿街商铺里摆桌上菜,大门敞开,念到名字的,过来拿钱,没念到名字的,好好吃饭。

一品庄大厨的手艺,吃得他们舌头都要吞了,一时都不知道是抢着菜吃,还是过去拿钱。

王延跟着黄乐文,叫上郑、杨两个老板,带上逛小集的五个掌柜,满场子张罗,招呼,把抽奖一并弄了。

对着礼单的序号来

,人人有份抽奖。

台下有人大声笑道“有人拿寒酸丑东西没有可别被我抽到了,我要念叨你一年”

大家伙都笑起来。

这年头吃酒都会随礼,有的还拼单凑钱。但拿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银子,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不止是市井街巷里,就连去小院里吃花酒,都有人脱了衣裳鞋袜来抵钱的。

更有用脏了都没洗,满是酸臭味的汗巾子从中凑数。让人好不嫌弃。

白喜文听了指着他说“你还别说,今年就属你送的东西丑”

那人臊红一张脸“怎会那可是好东西”

白喜文不揭秘,也不让他说是什么,想知道的,快点来抽奖。

抽到了,自然就知晓了。

屋里屋外,两头的热闹。

抽奖这里人多,很快搞定,大家伙继续吃着喝着等待点名,上台拿年终奖。

谢星珩很会搞事情,发个钱,他还要随机请人说获奖感言。

这年头哪兴什么获奖感言也就是冬日活动的最终赢家上台讲两句。

他们照着样式说,有人能带着讲两句感恩东家,感恩家人这种场面话,有人就很实在,上台就说“拿钱嘛,不是娶媳妇就是买肉吃,高兴”

今年拿金豆豆的人特别多,逛小集的福利待遇好,他们手里都攒起了银子,金子还没拿到过呢。一颗两颗的,也是家底。

也有许多百姓听闻,冒着寒风过来看热闹。

热闹的气氛很具有感染力,江家也一直本着“百姓是衣食父母”的理念来做生意。

来了围观的百姓,也进屋找个空位坐。

地方就这么大,人挤多了,就待不下去,百姓们也不好意思,至多进屋讨口热茶,就拉也拉不回去的,非要站在屋檐下,说他们就是来看热闹的,屋里没有热闹看。

年终奖的环节,在加入了获奖感言后,稀释了枯燥程度。

搞完以后,谢星珩才说起了场面话。

“今年是第一次办庆功酒,大家伙儿一定很奇怪,怎么不是去年办,也不是前年办,今年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吗”

谢星珩抬手遥指,原地转了一圈“是的,今年有件大喜事,我们逛小集又扩大了从现在开始,它是真正的集市了”

随着他话音落下,对街那些新买的铺面下边,都有个伙计扯下红布,带动一片锣鼓奏乐声。

谢星珩带头鼓掌,白喜文他们随后跟上,在屋檐下的百姓们看着这一排排的逛小集招牌和幌子,都瞪大了眼睛。

逛小集从前是个大铺面,也就是两间多一点的铺面大小。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看着逛小集一点点的扩大。

因为这是他们经常来的地方,每一次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很快就习惯,对于下一次的变化,是由衷的喜悦与感叹,到了铺子里,能跟伙计说一句“又扩了铺面啊”。

那时慢慢来,他们还没切实的感受。

逛小集的客流量有目共睹,挣了钱,再去扩大经营,不是正常的吗

是正常的。

还是有发展轨迹的。

今天可不同,他们一次性把对街那几间铺面都换上了逛小集的招牌,一眼看去,全是逛小集,对围观群众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屋里吃酒的人,也都出来看,有人还在跟着鼓掌叫好。气氛感染之下,好些人都流下了眼泪。

有人是江家的老伙计,从逛小集还是杂货铺时,就在这里干活。

有人是后来加入;有人是江家一手培养出来的。

这些人,有县里的,也有乡镇的。

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共事,看着逛小集从一间门店,发展成沿街两排商铺。

往日的忙碌与辛苦,都在这一刻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他们是来挣钱养家的,但他们对逛小集是有归属感的。

谢星珩没有扩音的喇叭,只能照着老样式,先敲铜锣,等台下安静了,再继续说。

这是江家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