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 糖厂名声初显!(2 / 3)

扩大,从建设之初,就做好了隔离。

外地选址,他们也以传扬名声为主,设立在了靠近城镇的郊区。

这样既不扰民,又方便被人知晓。

商人们,尤其是游商们,哪里见过这样子的作坊听说是叫“厂”。他们连连点头,的确很敞亮。

厂区内外环境都看,现在还没开工,但大小作坊内部的设备、工具,都一览无余。

有的商人老实些,眼睛都不敢盯着看。

糖厂的招商代表还很客气,跟他们说“没关系,看就看了,我们能带你们进来,就不怕你们学了去。”

这也是策略之一。既然有泄密风险,他们又不怕泄密,那就坦荡、大方些,显得有底气。

有的商人急躁,这就开始问“你们糖厂的合作方式是什么真的不怕我们学”

招商代表目光四移,看大家伙都很着急,就请他们去会议室详谈,将厂区参观暂停。详谈后,感兴趣的

话,再继续逛逛厂区。

合作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当加盟商。

加盟商模式也很简单,只需要有一间挂牌“糖果屋”的糖铺,就能直接以出厂价拿货。

招商代表声音充满诱惑“出厂价会比你们自己生产贵个几文钱,但你们不用去收购原料,不用为了原料的多少发愁,也不用操心原料价格的起伏。更不用忧心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保存。招工不用管,不用建设厂区,更不用你们费心经营。我们有定期的销售活动,帮助加盟商们快速打开销路,在当地扩开名声,让百姓们知道,买糖就要选择糖果屋”

本地来看热闹的商人们还没回过味儿,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他们一方面怕理解有误差,另一方面,也心怀谨慎,怕被糖厂的声势骗到,大把的银子打水漂加盟是不要钱,可进货要啊

游商们则灵光一闪,即刻将多个同名糖铺的疑惑解开。

加盟商那些都是加盟商的店铺

难怪。

就说不可能。

不可能有那么富有的老板,各处开糖铺。

供货链拉长,成本翻倍,有的铺面开了不如不开。

原来是有加盟商

他们对糖厂老板在外地开设分厂也有了理解。

因为要给加盟商供货,开一间厂子,一次性投入大,后面每一次运输都在省钱。

而且,加盟商会增加,厂子还能给别的供货商供货,亏不了

游商们脑筋急转,立刻算了一笔账。

只需要有一间铺面,再做个牌匾挂上,就能以出厂价拿货,转手就能生钱,确实比费尽心机拿配方,然后再苦哈哈的开厂划算。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他们不知道糖厂能开到几时。

但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做游商的,手里资金相对少一些。

他们不敢带那么多钱在身上,万一被抢了,这辈子都白干了。

而且,真的有大财,他们何苦在外头奔波不如回家开个铺子养老去。

现在,他们可以回家开个养老铺子了

拿的是糖制品,不是别的什么没人要的玩意儿。

他们沿路就能卖一些

他们路上卖了,又有谁知道大不了提前说这是糖果屋的糖

几个相熟的游商凑一处交头接耳,他们把事情简化,不谈什么长远合作,也不说什么加盟。

他们以熟悉的生意来理解。答应一个无关紧要的条件,就能拿超低价格的糖,倒手就是将近两倍的利润。

这生意,他们做了

他们一腔热情,还被招商管事泼了冷水。

为了保证加盟商的利益,他们限定了单个地区里的加盟商数量。

有的商人老家,已经有了糖果屋。

他们听着都傻眼了。

竟然都发展到他们老家了吗

眼看着同

伴们一个个无痛登记上,这些商人都要急哭了。

“隔壁县呢隔壁县有加盟商吗”

一听没有,他当即拍板定下。

成不成的,先拿一批糖再说。

招商管事在他们按手印之前,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拿货,三个月内,就要有店铺招牌挂上。延迟拿货,四个月内就要挂招牌。过期作废。”

这个时限,足够他们回家安置,都同意了。

这头行云流水的操作,看得本地商人齐齐傻眼。

都是托儿吧

拙劣的演技

可是真的好划算。

有的商人家里还有多余铺面,他们悄悄举手,想要加盟一下,试试看。

结果被告知“不好意思啊,当地已经有加盟商了。”

就近给熟人便利。

嘉源省省城的加盟商,是孟培德家。

东部城市的加盟商,是顾慎行介绍的,是他叔叔的学生家。

当地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