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神武(2 / 3)

拜起了这不知名的神来”

“这可不是什么神”

老者听此,却是摇头,向那女童问到“欢儿,你可知这是谁人的像”

“这”

女童咬着手指,打量神像,随即摇头说道“欢儿不知。”

话语童真,倒也不假。

这寺庙不知荒弃了多久,这神像更是无人维护,时光消磨,岁月侵蚀之下,面目早已模糊,身形都有残缺,蒙尘之下,谁人辨认得出

女童懵懂无知,反倒是斜里响起一声“这小子知道”

“哦”

老者青咦一声,转头望去,见是角落中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也不在意,只是问道“那你说说”

小乞丐咧嘴一笑“这是神武初祖,天武大帝许青阳的庙宇”

“咔嚓”

话音未落,便听一声脆响。

循声望去,却是那名白衣青年,捏断了手中串馒头的松枝,眼神冰冷,面色难看。

老者回望一眼,随后便将目光转回,根本不在意他之反应,只向那小乞丐点头赞道“不错,正是神武初祖,天武大帝的庙宇”

说着,伸手揉了揉女童的脑袋,笑道“所以这不是什么鬼神之像,而是武祖人皇之像,位同三皇五帝,我等自要礼敬供奉。”

“哦”

女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好奇问道“那他一定很厉害吧”

“厉害”

“岂止是厉害”

老者一笑,似乎起了兴趣,就在供台边坐下,话语郎朗的叙述起来。

“这位天武大帝的事迹,还得从一万五千年前说起。”

“一万五千年前,正是隋末乱世。”

“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帝杨广昏庸无道,好大喜功,修造运河,营建东都,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对外更是频频用兵,攻吐谷浑,讨琉球国,又三征高句丽。”

“为此,隋帝暴敛横征,百姓难载其重,苦不堪言,以至烽烟四起,山河日下,国不将国,大隋之世,摇摇欲坠”

“就在此乱世间,徐州地方,出了一个人,姓许,名仙,字青阳”

老者低下头来,望着女童“欢儿可知,那时的许青阳,是何等处境,何等模样”

女童咬着手指,天真摇头“欢儿不知。”

“他呀,是一个大夫”

老者一笑,瞥眼望去“但在成大夫之前,他只是徐州城中的一个小乞丐,一个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小乞丐。”

“哦”

女童轻咦一声,好奇问道“那他是什么变成天武大帝的”

“这就要问他了。”

老者摇了摇头,喃喃说道“相传天武少时,乞于徐州,梦遇神人,授以仙法,无师自通习得一身活死人,肉白骨的绝顶医术,以此脱胎换骨,立足徐州,开设医馆,悬壶济世,百姓无不视之为天人,”

“因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天武帝医武并行,练得深不可测之武功,以此立足徐州,横压十方,群雄皆惧,尊其为镇武天王”

“随后,天下烽火,十方争龙,三大宗师,四大门阀,黑道白道各方势力相继入局,竞争江山。”

“天武以徐州为基,布经略天下之局,先挫门阀世家,后败武林群雄,气吞万里如虎,三大宗师,四大圣僧,圣地魔门,全数沦亡他手。”

“至此,天武一人,威压天下,江山一统,开国建制,是为周朝太祖,天武大帝”

言语至此,老者神色却是莫名一变,幽幽叹道“周太祖天武帝虽为古今未见之雄主,但行事颇为极端,多有天下大不韪之举,经略徐州之时,便将徐州世家李代桃僵,使得天下人人自危,群情激涌。”

“争龙之后,更是唯我独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先灭道释儒三教,又强压天下世家,均贫富,收田亩,执严法,行苛政,选拔农工大匠,合四海物种发展农桑,再以农桑之力,推进工商等业发展欲要以此,成就人人如龙,天下大同之世”

“当真宏图伟略,震古铄今”

“但奈何”

老者摇了摇头“人心有私,实难忍受,天下沸反,烽火不断。”

“虽然天武力强,无人可挡,更得神武真功,长生妙法,镇世八百载,扫服人心,建立体制,得一时之果,但人力终有尽时,长生并非不死。”

“镇世八百年后,天武帝入战神殿,最终坐化其中”

“天武坐化之后,周朝虽凭法度体制,又延八百年国势,但终究经不住人心有私,法度渐坏,体系渐崩,最终也步前朝之路,天下烽烟,群雄并起,盛极一时的周朝武国,就此崩解,烟消云散”

说罢,老者又是一叹“正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过”

老者话语一转,望向那名白衣青年“周朝虽灭,武国虽亡,但其功果犹存,天下布武,人人如龙,不知多少天骄横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