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四章大罗(中)(1 / 2)

元始诸天 弃还真 2775 字 5个月前

大罗之天,万天之天,无穷广大之天,三十六天之至高,一尊尊宝相庄严的先天神圣,身披漫天祥瑞宝光而来。

一尊尊跳出命运长河之外的大罗不朽之仙,脚下云光灿灿似如星河,伟岸高大的法相真身,垂落万千道祥光。

荀少彧怀抱大罗天道道轮,环顾着这一座万天之天,无上元始大罗之天,迎着阐教众金仙一一还礼。

“诸位师兄谬赞了,玄微初得大道,道行微末浅薄,根器不如诸位师兄多矣。所谓后来居上之言,实是担不起。”

“诸位师兄得道亿万载,论及道行之高远甚师弟几十万年的修行,师弟这一点微末成就,万不敢与师兄们相比。”

荀少彧三十六色宝光遮耀大千时空,化为一重宝轮在身上旋转,似有万千大道之音,在荀少彧身上轰鸣回响。

“师弟过谦了,遥想当日,师弟初入阐教门庭,不过几十万年岁月,师弟就有此成就,为兄等可是汗颜的很。”

广成子哈哈大笑,言语间颇为的自得。

毕竟,引领荀少彧入道的,就是这一尊阐教大师兄,荀少彧成就越大,越能说明广成子有识人之明。

广成子抚须,摆手道“师弟,快与吾等朝觐玉京,师尊自有大道敕封,得享大玄妙之境地”

“大善”荀少彧轻声一笑,宝光重重凝聚神轮,其间万神万圣拱卫,三千大道道音轻鸣,无量光辉洒落云端。

玉鼎真人、赤精子道人等金仙,笑道“师弟成道,万劫不磨,可喜可贺,且去朝觐师尊,聆听元始大道妙音。”

“诸位师兄先行,师弟久不履大罗之天,今日却不妨一览大罗诸景,将道心洗涤无尘,再无朝觐不迟。”

荀少彧温和一笑,目光遥遥观望大罗广大之境,只见大罗天最高之处,一座大道神山矗立,安定八方诸世界。

黄龙真人道“如此,吾等师兄在前领路,师弟在后慢慢观赏大罗圣境。吾等大罗一念就是永恒,此为小事尔。”

“吟”

黄龙真人刚一说完,一步踏入云海之间,显化九爪黄龙之身,几十丈几百万丈的龙身,片片龙鳞上闪烁毫光。

“黄龙,慢走,”

几位阐教金仙看着黄龙真人说走就走,不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一步踏过祥瑞云气滚滚。

“诸位师兄先行,师弟我也不该太慢,这就来”

荀少彧面露笑意,法身似乎无穷大,又似乎无限小,介乎于大与小之间,道体长存不坏,俯瞰着大罗之天。

云玉京山冠於八方,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故称大罗天也。

云大罗之境,无复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罗诸天。颂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蛾峨。

这两部道门道藏记录的大罗胜景,虽然多为凡夫俗子对大罗之境的臆想,可是修行之人谁不想登临大罗之天。

一步登临大罗之天,就是与世同存,就是万劫不磨,就是混元无极,自此屹立于大道之上,大道神通无量无极。

“大罗之道,玄妙不可言,不可言”

哪怕荀少彧早已后天至极,一身道法神通堪称极致,与先天大罗也不遑多让,可是处境不同其心态又有不同。

在后天至极至道之时,荀少彧虽有通天彻地的大神通,把与世同存的先天道君不放在心上,另类成道更是笑话。

但是,当荀少彧身处先天之境时,因为一身积累无比的雄厚,一入万劫不磨就是最为巅峰的大罗天尊。

所见所闻,与初入先天之辈相差何止千万,以荀少彧在先天大道之上铸就的无上根基,足以让他一身受益无穷。

这就是荀少彧一成道大罗,阐教诸金仙都坐不住,前来半路相迎的原因,虽然阐教大罗也非等闲的大罗之位。

可是与荀少彧积蓄五十次成道天尊的底蕴相比,就是自诩不弱于人的阐教大师兄广成子,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荀少彧道基太过惊人,除了道门三清以外,其他混元大天尊在成道万劫不磨的时候,都没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积累。

正是因为荀少彧能耐得住寂寞,能稳坐大昆仑数十万载如一日的修行,才有祂今时今日的璀璨夺目。

要是寻常的阐教弟子成道大罗,就是元始天尊的关门弟子,也休想让阐教众仙齐至,最多一两位阐教金仙现身。

而荀少彧则是不同,祂的道与法铭刻大罗之天,祂的言与行演绎四九大道之法,未来是有混元无极大道之望的。

这样一位惊才绝艳,厉害无比的师弟,阐教金仙们再是各有性情。也不愿意与之结怨,乃至因为一点小事离心。

“先天之道,后天之道,风景几何”

荀少彧负手立于无上大罗天上,俯瞰着大罗之下的万千风光,冷冷的看着空间与时间,在祂的衣带一角划落。

玉京山上道音潺潺,元始大天尊高坐法台,指尖捏着一枚红色丹丸,七十二色神光浮现,周天大罗天尊显化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