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生杀予夺(1 / 2)

元始诸天 弃还真 3358 字 5个月前

中军兵帐, 荀少彧端坐主位,鲁明达、赵文远二人,各站一侧。 他带着银鳞胸甲,腰间配着一柄银饰弯刀。 赵文远拱手,道“上位,这火来的蹊跷,不可不防啊” 显然,赵文远也对这场火灾,心存疑虑。 江宁南城,都是一些商人巨贾的宅邸。 看这火势,不像一两家遭灾。冲天火光,一路蔓延,火势不好控制。 水火无情,一旦事态不可收拾,也就只能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了。 荀少彧垂下眼帘,现今能称呼他上位的,也就这么寥寥几个老弟兄了。 都是跟着他,一路拼杀,走到今时今日的心腹。 他对这些心腹们的态度,自然格外亲厚。 荀少彧嘿然冷笑“不论这场火,是意外,还是蓄意。只要咱们不乱,这些伎俩是翻不起风浪的” “大火一起,动乱不可避免” 鲁明达紧绷着面皮,瓮声瓮气,道“上位,明达愿率兵,镇压城中骚乱。”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缺少,顺水摸鱼的人。 趁着混乱,想要伸手大捞一笔的,大有人在。 这一场火下去,亦不知要破了多少家,败了多少户,才能平息下去。 荀少彧横了二人一眼,淡淡道“这火灾之事,不用尔等操心。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军心。” “军队,才是吾等乱世,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如何,军心不可乱。” “没有我的军令,一兵一卒,都不能动用。” 看着荀少彧神情森漠,赵文远、鲁明达二人,心头寒意大起。 这是要坐视火势,蔓延的节奏啊 能在乱世站稳脚,没有几个人的手,是干净的。 “江宁城中,桀骜不驯的大户,太多了如果,消失一两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荀少彧平静,道“文远、明达,不要妇人之仁呐”  竖日, 江宁县,县府大衙。 一县文武,三班六房主官,分立左右。 荀少彧安坐上位,背后映衬着,一副浴日东海图,上悬明镜高悬匾额。 两侧各立三、四军将,虎背熊腰,腰间挎朴刀,手按着刀柄之上,俱是气势雄壮之辈。 一众武将躬身抱拳,道“将军” 一众典史、主事,亦道“将军” 荀少彧微微颔首,对这一礼,他坦然受之。 能执掌江宁县军政,成为这一支义军之中,有数的核心人物之一,荀少彧亦该有他的气象。 表现出来的,就是能服人,有威严,得人望。 恩威并施,莫过如此 要知道,义军盘踞丹阳府,亦不过仅仅掌握了丹阳五县,还有三县之地,不在义军手中。 荀少彧能掌一县,除了渠帅元成器的信重,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亦不容小觑。 他道“诸位,坐吧” “喏”一众文武直起身子,一并稍退两步,正襟危坐在背靠椅上。 荀少彧指尖微扣公案,环视左右,一语直奔主题,道“昨夜大火,火势之烈,着实罕见。本将在城北大营,尚且都能看到那冲天火光。” “本将知道,在坐诸位,不乏有夙夜未眠,在城南抢灾救险者。这些,本将都看一一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清论,你是工房典史,一房主官,昨夜有多少损失,一一报上来吧” 县衙官吏之中,有典史,司吏,役丁三等。 只有典史,才入官流,其他司吏、役丁二等,都只是吏员。 户房典史李清伦,立刻起身,从袖中抽出卷宗,开口“是,将军” “昨夜城南大火,烧毁房屋,共烧毁木质结构房屋三十七户,破拆木质结构房屋三十四户,受灾百姓二百五十六人,伤亡一百七十一人。” 当然,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并不能让在坐一众文武,有多少动容。 对于见惯了生生死死的他们而言,不过只是一串数字罢了。 砰 荀少彧手掌拍在公案上,冷冷道“伤亡一百七十一人” “你们三班六房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本将是该庆幸,这火势没有扩大,没有造成更严重的损失;还是该为你们的无能,而感到可悲” 荀少彧冰冷的话语,犹如重锤,不断敲击众人心头。 这话一出口,六房典史俱然心中一震。 李清论反一咬牙,驳道“请将军容禀火势一起,下官得了通知,就立即火速救援,不敢有片刻耽搁” “下官亲临火线,彻夜不眠不休。固然,不敢居功,但自问无过。” 李清论一边说着,一边双膝跪地,砰砰砰不住磕头。 荀少彧在江宁短短半年,不但治军极严,就是治政理事,也颇有几分兵家气概。 因而触怒他,而被削首的典史、主事,不在少数。 李清伦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升迁,由司史一职,升任典史的。 看着额头露出瘀血的李清论,荀少彧神色不变,冷着脸道“刑房” 赵循安不紧不慢,在一众典史中走出。 他恭敬道“下官在” 荀少彧冷淡的看了一眼,神容恭谨的赵循安,道“我想知道,到底是谁放的火” “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你能告诉我吗” 冷冰冰的话语,不含一丝感情,让赵循安心头,警铃大作。 “下官下官” “下官以为,这场火灾,绝非是意外之言,就能自圆其说的。” 狠狠的咽了两口唾沫,赵循安低头,掩饰脑门上溢出的细汗。 “经过仵作排查,在遇难之人身上,多有刀兵痕迹。” “这遇难几家,世代经商,家资颇丰。可能是为了财帛,招惹了歹人杀机。” “是吗” 荀少彧收敛冷色,喃喃道“是有人,故意杀人放火喽” “是是的下官就是如此认为的。” 虽然不知道,这话是否对自己说的,但赵循安仍旧硬着头皮,答道。 荀少彧冷笑不止“呵呵呵呵呵呵” “那么,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