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2)

七十年代泼辣妻 杳却 3964 字 5个月前

爸爸主动说起集市上的事情,苗彩玉配合问今天集上都有卖什么的。

苗彦庆把看到的和女儿说一遍。

赵美凤听到鱼“现在不是饿得不行,谁吃鱼,咱们集上卖的鱼没法吃,个头小,刺多,不好入口。”

集上卖鱼的都是大队派去的人,卖鱼收入归集体。

私人很难养活鱼,也没地方养。

苗彩玉“秋冬的鱼比较肥,比较好吃,等我们插完秧后十天半个月就能抛鱼苗,秋冬鱼肥了,我去豆腐坊买几块豆腐,豆腐炖鱼味道不错的。”

他们大队不是所有农田都种稻谷,还种了黄豆,豆腐坊收入是他们大队重要收入之一。

大队现在叫豆谷生产队,以前叫豆腐村,几百年前就在做豆腐。

最开始也不叫豆腐村,豆腐做出名了,改名成豆腐村。

几十年前开始,豆腐村做豆腐的人慢慢变少。

十几年前,村子改成生产队,乡镇改成公社,集体劳动开始,上头下达粮食任务,他们生产队在那时候就不种黄豆,改种稻谷了。

大队豆腐坊是前两年办起来的,他们县城地方比较偏僻,整个县放到市里都是倒数第一第二的,社员们过得苦兮兮,一遇到自然灾害,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公社干部和队长们开会后一致决定开豆腐坊,提交申请,被批准了,豆腐坊也就重新开起来。

尽管不再有从前属于豆腐村的“辉煌”,现在的豆腐坊还是改善了社员们的生活。

豆腐坊不是每天都卖豆腐,农闲时候会开门做生意,开门了就会写具体营业时间,到哪天关门都会说明,避免大家白跑一趟。

所有社员都能花钱买,城里人也能过来买,不需要粮票豆腐票,每人限量,卖完为止。

过年时候的豆腐坊最热闹,豆腐制品种类也更丰富。

豆腐坊赚来的钱一部分上交,剩下的属于公社,年底会按照工分换算,分给大家。

年底工分能换多少钱取决于当年大队收入,大队收入低,他们能换到的钱就少,大队收入高,他们能换到的钱更多。

10工分可能会换到一块钱,也可能只有一毛钱。

一块钱是在做梦,好在他们大队近几年都能保持在四毛钱以上。

“不要吃鱼,买油豆腐,做油豆腐炖肉,我还想喝热乎乎的甜豆浆。”苗添明已经满十八周岁,这个月集体劳动就算成年男人的工分了。

只要是能给家里赚工分的家庭成员,都能在过年的吃食上提出小小要求。

苗添明惦记着吸满汤汁的油豆腐。

过年肉没法吃过瘾,油豆腐可以,油豆腐非常下饭。

“也行。”苗彩玉不在乎豆腐还是油豆腐,她都爱吃。

薛华安爸爸薛重山在豆腐坊工作,在豆腐坊干活的人,不能有亲戚关系,年底太忙了才会允许家里人过来帮忙。

“现在四月,上个年过去没多久,别想有的没的。”赵美凤觉得需要打住了。

豆腐的话题打住,苗彩玉吃完一碗饭,站起来要出去,今天不是她洗碗,她吃完饭就能出去了。

两年前和她妈大吵一架后,商量出的结果就是家务活轮流做,她妈不做家务,她爸做饭,别的家务由姐弟三人轮流做。

苗彦庆见女儿不准备吃第二碗“肉肉吃饱了下午还要干活,桌上莴笋也没吃完,再吃半碗饭。”

苗彩玉小名肉肉,肉肉的“前身”是柔柔,柔柔是由苗彦庆取的小名。

苗彦庆高中毕业,在城里读的高中。

他曾经是队里的小学教师,前几年全国闹起来,小学也没幸免于难。

学校被打砸毁坏,如今重新办起来,他没再参与教学,美凤不让,他自己也不愿意教。

夫妻两人年轻时候还有段故事。

赵美凤没读过几年小学,认识的字不多,见到苗彦庆第一眼就对他一见钟情,主动追求他。

两人不是一个村的,对彼此的了解很少,好在都是一个县的,方言大差不差,沟通没问题。

苗彦庆不知道赵美凤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被她装的样子骗过去,也对她动情了。

婚前娇羞,温柔似水,婚后赵美凤本性暴露,在外面能和人打起来,别提多凶悍,这让苗彦庆好一阵头疼。

他说她做得不对,他说不该动手打人,她就会收拾包袱回娘家。

赵美凤是豆腐村村民,娘家就在本村,离家没多远,回娘家太方便了,所以每次闹脾气都往娘家去,每次都要他亲自过去接她,跟她道歉,她才会回家。

有了彩玉之后,他就不会说她的不是,不会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她身上。

他没有后悔和她结婚。

美凤对外人发火,对孩子发火,不会对他发火,她也是明辨是非的人,心肠不坏。

全国闹起来,狂风暴雨还是席卷了往常无人过问的小地方,县里中学、小学以及老师们都没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