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嬛进了客院,正是黄昏日倾西山的时候。
屋门紧闭,院里鸦雀无声,许婆婆坐在廊下看着夕阳下的那丛翠竹出神,见了她便笑起来,“姑娘又过来了今日去梁家别苑,可玩得高兴么”
“高兴呀,梁家那别苑里夏园的花大半开着,可齐全了。”
玉嬛兴致勃勃,知道许婆婆爱花,便叫石榴先将药膳送进去,而后坐在旁边竹椅里,慢慢说给她听。
许婆婆活了一辈子,托谢家的福,养过的名品也不少,只是没能像梁家那样专门辟出地方莳花弄草,上了年纪后也没法陪冯氏去饱饱眼福。听玉嬛说了花开的模样,或是夸赞养得好,或是惋惜糟蹋了。
东跨院里那只小奶猫也不知怎么跑到这边的,看玉嬛过来,便从墙头一跃而下,借着墙边花树缓冲,而后跑到玉嬛脚边,不时奶叫一声。
断断续续的声音传入屋中,梁靖坐在桌边品尝药膳,心思却大半落在外面。
他回魏州也有段时间了,却还没回府见家人,听玉嬛提及宴席上梁章等人的只言片语,稍觉宽慰。
待药膳吃完,便随手取了拐杖拎着,摆出个精神稍振的姿态,出了屋子。
日头已经很偏了,余光带着点微红的色泽,扑在墙头屋檐,照得青砖都明亮起来。
玉嬛半张脸沐浴在夕阳里,侧脸细腻,眼睫修长挺翘,唇鼻的轮廓更是漂亮。
她身上还是赴宴时的打扮,珠钗轻晃,春笋似的手指拨弄着脚边的小白猫,听见拐杖触地的声音便偏过头,盈盈一笑,“晏大哥,药膳好吃吗”
“味道不错,多谢费心。”梁靖在廊下站定,目光仍落在她脸上。
玉嬛便站起身来,走到他跟前,站在阶下仰头将他脸色端详了一圈儿,满意点头,“看来恢复得不错,鱼汤药膳都有功劳”她拉长声音,翘着唇角揶揄,“花了我不少银子呢。”
这样说来,她是拿着体己银钱满足他口腹之欲了
梁靖冷清的眼底掠过笑意,“利滚利,到时候一并还你。”
玉嬛不知什么是利滚利,但听起来应该是她赚了的,笑得愈发满意。
夏日里衣衫单薄,那件半臂锦衣滚了细密的边,松松搭在肩头,她脖颈上一圈红线便格外惹眼,绕过漂亮的锁骨,贴着肌肤没入领口。
梁靖顺着红线往下瞧,一个不慎,便落在她微鼓的胸口。
十四岁的少女,身段儿已然显露了出来,襦裙勾勒纤细的腰肢,那胸脯便格外惹眼,胸口处的丝带结成蝴蝶,晚风里尾翼修长,盈盈欲飞。
娇嫩的海棠红,衬得领口露出的那点肌肤格外白腻,细瓷似的。
梁靖这才留意到,她胸口似有一点小小的桃花似的痣,被纱衣半掩,很漂亮。
不知怎么的心里一跳,他做贼心虚般挪开眼睛,掩饰问道“你脖子系的什么”
“平安扣啊。”玉嬛倒没留意他的目光。
梁靖颔首,又瞥了她胸口一眼。
那应该就是她临死时送来的那枚羊脂玉扣,当年从祖父梁侯爷手里送出去,韩太师亲自放在她襁褓里的婚约信物。
十数年前京城的韩太师举家被抄的时候,他还只有八岁,却记得祖父那时神情悲怆无奈,独自在书房里枯坐了三天三夜。后来祖父派人打探那女孩的下落,得知阖府上下被人斩草除根,性命无存时,还跟他念叨了很多回。
时至今日,父亲曾数次修书给他,催他回府定亲,抱病的祖父也曾寄过家书,却半点没提关乎婚事的只言片语。
大概故人已去,哪怕有些事无能为力,心里终究是珍藏着昔日约定,引以为憾的。
梁靖心思一动,又道“给我看看”
玉嬛诧然抬眸,旋即别过身子。
这东西怎么能给他看娘亲特意叮嘱的,要贴身佩戴但不可外露,就连每月换红线的时候都是冯氏在屋里亲自换的,除了贴身照顾她的孙姑和石榴,旁人都没见过。
她瞥了梁靖一眼,回身往外走,“姑娘家的东西,不能给人看。”
到了院门,又想起来,转头问他,“晏大哥明天想吃什么”
梁靖想了想,“红烧醉鱼,如何”
玉嬛偏着脑袋,眉目含笑,“正好,我也想吃。”
次日玉嬛果然做了红烧醉鱼,让人给他送去一份,顺道又做了梅花扣肉和竹筒排骨,蒸了一屉香甜软糯的南瓜饼。这些美食吃下去,腹中觉得有点撑,便趁着入暮天凉,往府里后院散步消食。
回来时走得劳累,沐浴完倒头就睡,倒比往常早了一个多时辰。
香梦沉酣,浑身舒泰,醒来时屋里还黑黢黢的,里外静悄悄的没半点声息,透过帘帐,依稀能看到月光漏进来,也不甚明亮。
她翻了个身打算接着睡,忽然听见屋顶上传来极轻微的动静,像有人踩瓦片似的。
玉嬛前几日总做噩梦,怕府里出事,心底里有根弦绷着,听见这动静陡然清醒,再侧耳细听,又是两声踩瓦片似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