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用自己家的书换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书籍回来,还不用花一文钱,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而且是王爷发起的活动,寇家军亲自上门要书,肯定是能要到的,若是别家给了,自家不给,那岂不是被人耻笑
等他们再听说捐书最多的家族能得到书馆最先的管理权,一个个都忍不住凑在一起,问“你家有几本咱们一家子加起来有几本能拍第几名啊”
不少人甚至动了心思想从外头买书回来凑数,反正王爷只要求数量,没要求一定是孤本。
书馆和印刷厂同时在建,前者因为宣传到位,又是上好的位置,因此全城百姓都关注着这事,而对寒门学子来说,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他们恨不得在家里给王爷供长生牌了。
至于印刷厂,地址选在西郊,在一片工业厂房里这个印刷厂面积不大,招的工人也不多,因此低调地很。
自从得了刘总管的话后,孙家送来的家奴们就天天聚在一起想法子改进印刷术。
以前在孙家时当然也是想过的,但主家并不看重他们,也不在乎印刷时间和数量,反正都是亏本的,多亏一点少亏一点没什么差别,也因为此,他们几人在孙家被人看不起,一群吃白饭的奴才,一点作用都没有,谁会喜欢他们呢
但刘树的话如同当头棒喝,把他们都敲醒了,他们要给王爷做事了,那就等于给整个南越做事,王爷要印很多很多的书,要建一座全免费的书馆,让每个人都能借到书看,这在他们看来是要流芳百世的大善事啊,他们可不能给王爷拖后腿。
而且李煦真的找了个时间亲自接见他们,和他们面谈了印刷技术上的问题,还总结出了几点能改进的地方。
一是目前印刷的排版太慢了,这几个人中只有两个识字,每回就靠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排版,而且还要反复检查,等印完了一页再排下一页,如此反复,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了。
二是书籍装订全靠人工一页一页地粘贴,最后用针线装订,封面还得等东家亲笔手写,这么一来,印一本书的时间和抄一本书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针对这两点要怎么改进李煦已经有想法了,但他还是让几个工匠自己回去想想,如果能提出有效方案,那么印刷厂建好后就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如果连一点策略都没有,李煦也只能打发他们做普通工人了。
至于印刷中的其他技术问题,比如用什么墨,什么纸,李煦就不管了。
七个人中真正主事的就是那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家,大家叫他程师傅,此时,他与同伴们坐在一起商讨“要加快排版速度其实不难,多加人手就行,要是能给咱们几十个会识字的助手,每人负责一页内容,一本书下来也许一天时间就足够了。”
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摇头道“这不可能,上哪儿找那么多识字的人有这份本事,谁还来做这等活计”
程一山年纪最小,对生活工作有最大的热情,而且平时到处跑,听过的消息也多,他说“怎么会不可能王爷建了两所私塾,收了好几百个平民家的孩童进学,他们都要学会写字和算账才能毕业的。”
“那又怎样,他们这样的人能给咱们做小工美的你。”
程师傅打断他们,“不管这些,咱们只负责想法子,至于能否做到那是王爷的事,王爷只让咱们想方法改进而已。”
程一山急忙点头,“就是,王爷无所不能,这点小事难不倒他的。”
如果放到现代,程一山这种应该就是骨灰级的脑残粉了,可以和刘树组成粉丝团。
“还有,排版完要轮换校验,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事后发现全部返工,那损失就大了。”
众人有过这种经历,知道有多严重。
程师傅为难地皱起眉头,“此外,装订上如何改进老朽真的想不出来,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之前那中年男子道“听说王爷手下匠人无数,不如让他们想法子。”
也有人说“有人手就很快啊,咱们以前只是没人而已,我一个人一天可以装订二十本,新手一天十本的话,十个人就有一百本了。”这个数量在他看来已经很多了。
毕竟孙家的书局最畅销的书也达不到一百本的销量。
“这说等于没说,什么都靠人数解决,那得雇多少人啊王爷又不是只有一家印刷厂,肯定分不出那么多人来的,而且这么一来,我们岂不是没啥用处”
众人不说话了,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不过他们很努力,为了能留下来,过上与王府其他匠人一样的生活,他们就是不睡觉也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240效率
闽州城又出现了一大帮义工,这次他们帮忙建的是图书馆,而且经常能看到瘦弱的书生卷着宽松的袖子和长长的衣摆在工地搬砖。
有外地来的商人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看他们可不像能干活的样子,难道南越的学子都穷困到要靠搬砖维持生计了”
百姓们自然是乐意向外地人宣扬他们的顺王有多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