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庚从宫里出来时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原来永淳帝看他闲在家无聊,就让他继续着手办学堂的事,至于银子也不用他操心, 户部那边自然会拨出来。
在方长庚长期讲学的耳濡目染之下,永淳帝对西方此时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 尤其是军事技术上的差距, 更让他心惊, 是以他才会如此支持方长庚的举措。
而对方长庚而言, 这下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越发感到此事应当作为眼前最要紧的事来办, 最要紧的就是培养一批掌握英语、德语、日语等语言技能的人才,送到海外深造学习,回国后传播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这个国家缺的东西太多,农科、医科、工科、商科、法政科那么多的学科, 虽然科举亦分了二十几个科目, 但人人热衷投身进士科,不怪其它学科日渐没落。
回到家后,方长庚用剩下一个月时间重新起草了章程, 交给永淳帝过目。正要走时,却听永淳帝道“方大人先留下吧,朕请了几位大人过来商议此事,你也听一听。”
方长庚清楚接下来多半是大场面, 跟在永淳帝身后去了隔壁便殿。
经过这半年的波折, 永淳帝的背影比以往坚毅了许多, 步伐稳重,让人不敢想象他如今也才十五岁。
来的的大臣们正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通政使司以及大理寺卿等十余位人,分列东西,方长庚一个从五品官,一袭青袍在一溜儿大红官袍中无比显眼。不过他是侍讲学士,品级虽低但却是皇帝身边的人,倒没人觉得他的出现奇怪。
“今儿个找各位大人,就是商议办洋学堂的事儿,这是学堂章程,你们自己看吧。”永淳帝脸上带着一丝浅淡笑意,让人不敢轻视,颇有昭武帝的风范。
高渊早就跟永淳帝通过气儿,接过太监手里的奏折后只装模作样地粗略看了一看,就递给下一个人,然后老神在在地闭目养神。
其余人也只扫了几眼,便眼观鼻鼻观心,紧紧闭上嘴。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徐达仁先站出来,神情有些愤懑“皇上洋人那一套都是唬人的,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尚且学不精,还要办这劳什子洋学堂,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随即有大臣附和,无非是反对办洋学堂,还纷纷抱怨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边关夷军卷土重来,东南又有倭寇,泉州那边英国人捣乱,伤了几个渔民,更不说修河堤城墙,加上军饷国库支了一大笔银子,哪有闲钱和闲工夫做别的事。
方长庚心里憋闷得很,这事如何能等弱国无外交,也就这时候中国还有足够的国力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流,等到西方明确了瓜分世界的目标,他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根本没有主动权。要是他们的国家能早一步研究出大炮军舰,哪怕只要不落后,都不会在将来落到那种境地。
然而眼下不好插嘴,只能听这些大臣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有高渊和他的岳父顾尚仁没有参与,也不知是不是顾及他的面子。
永淳帝没等这些人说完,突然打断道“你们说的朕难道不知道今天是让你们告诉朕,如何把学堂办好,不是问你们办不办”
皇帝一发怒,臣子们自然都不敢明着触他逆鳞,只是神情明显不怎么服气,大概还是认为永淳帝不懂事,生不出十分的敬畏。
永淳帝最烦他们露出这种表情,轻咳了一声,目光投向方长庚。
方长庚心知要想让永淳帝信任,此时必然要站出来,不然不管之前他和永淳帝是否有过师生之谊,他将来都没好果子吃。
顶着压力,方长庚走出来“臣有话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