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万明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开始用饭以后所有人都没怎么说话,但方长庚莫名能感受到赵绣云对他们两兄弟有些刻意的忽视和不满。
或许是对方启明住在这里还免了学费不太高兴吧像方启明神经大条还好些,换了他一定浑身难受。
回到院子,方启明先拿出三字经教方长庚认字,为了加快学习的进度,方长庚决定不掩饰自己在这上面的天赋,只让方启明从头到尾念了三遍就表示会了,虽然看到方启明还是掩不住震惊的眼神,但方长庚知道他不会怀疑这个身体里住的是一个成年人。
把书交给方长庚自己看后,方启明就开始练字,方长庚自己默默背了几遍书,然后就坐在一边看他写。
古人练字的方法其实和现代一样,都是照着前人的书法作品临帖,方启明用的就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方中见圆,端庄遒劲,与本朝翰林院平时办公所用的台阁体十分接近。本朝开科取士用楷书答卷,如果没有一手好字,即便四书五经学得再好,也逃不过名落孙山的命运。
这也是方长庚如此看重练字的重要原因。
而且本朝文盲率非常高,在永镇这样的地方,找出几个识字之人十分不易,物以稀为贵,许多轻松且报酬高的职业都在读书人这个群体中产生。只要能考个童生,做大夫、账房或是私塾先生都是很好的出路,所以在古代,知识真的是改变方长庚这样的农家子命运的唯一途径。
不过方长庚也发现,现在这个朝代他虽未曾听说过,但从所见过的书册以及文人大儒的名字可以推断,应当至少也在宋代以后,只是不知为何会忽然出现历史的转折,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平行空间
连穿越这种事都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方长庚现在坚信一切皆有可能,他只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就好。
因为方长庚学习的劲头以及带给他的冲击,方启明前所未有地认真,方万明推门进来时,见到的就是两个孩子恭头凑在一起刻苦的画面。
方长庚的注意力都放在背书以及看方启明练字上,注意到方万明站在他们身后时吓了一跳。
两人连忙打了招呼,就听方万明问“长庚在看三字经”
方启明比方长庚还要兴奋“二爷爷,长庚已经识完三字经上的字了,还能背出来呢”
方长庚就知道方启明藏不住话,只好说“我只能背前半部分,后面的还不熟呢。”
方万明却有些不信,要知本朝学子学习都是极为刻苦认真的,他始终相信只有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学才能有所成,如果一个小童随便自己看书就能识这么多字,岂不是开玩笑
他捋捋胡子笑着问道“那二爷爷来考校考校你。”
他随便指了指书中的一个字“这个,长庚认不认识啊”
方长庚自觉把自己放在一个小学生的位置,恭恭敬敬地答出来,不过答了十几个以后,方万明就已经从儿戏一般变成了凝眉肃穆。
“长庚再背给二爷爷听听。”
方长庚能考到博士,早就有一套最为适合自己学习的办法,不论多么困或是不情愿,睡前必须要在脑海里重复一遍白天背的内容,这样记得最深。
而且听完方启明对学堂里周其琛的评价以后,他不自觉把周其琛的学习进度作为参考,以确保自己能考上秀才,所以用了前所未有的毅力与恒心背书,连自己也没想到竟然真的全部背下来了。
抑扬顿挫的童音停止后,方万明脸上的表情已经变了又变。
他一直为方思成一直考不上秀才的事糟心,他的两个孙子虽然学得不错,但也只是中规中矩,全靠他平时的督促紧逼才能超越同龄人的水平,他没想到方长庚这样没有任何条件的小童竟有这样的天赋,心里顿时有些澎湃。
他压制住激动,诱导似的问方长庚“长庚花了几天功夫背出来的啊”
方长庚一脸童叟无欺“十天。”
方启明张大嘴看向方长庚,这书是他昨天才带给他弟的,怎么就背了十天了
方长庚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说话,才让方启明的嘴渐渐合拢。
方万明平静了一点,十天背出一本三字经,要说多么聪明倒也不至于,只是像方长庚这样家里还要干活,又没人教导他的情况下已经很不错了。
“不错不错。”他赞许地点点头,“长庚如果想认字,尽管问爷爷借书看,让你哥哥回去教你。”
方长庚点点头,指了指方启明临的字帖“二爷爷,这是谁写的字啊,写得真好看。”
方万明一愣,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是大儒颜真卿的字,二爷爷怎么忘了,学不急着上,这字可要赶紧练起来。沅君和沐君三岁就开始练字,五岁也不算早了,不花个十年八年的功夫到不了那个火候。”
方启明察言观色的功夫还是有的,闻言立刻从椅子上跳下来,让给方万明。
方万明坐下后把方长庚抱到腿上,让方长庚抓着笔,把五个手指的位置都放妥当了,然后包住方长庚的小手开始在纸上运劲“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