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转眼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田宁中午回家吃饭,学校里没有食堂,一天三顿都要在家里解决,到家她会帮忙做点饭。
李凤英正在家里烙烙馍,这是二月二的习俗,玉米面和白面揉成团,切成剂子擀开成薄薄的圆饼,再下锅烙熟,鼓泡微焦拿出来,一层抹点从过年肉里挖出来的猪油,撒点盐花三两张叠在一起卷成卷就可以吃了。
烙烙馍尤其要掌握火候,火太大容易糊锅,田宁把握不好火候,负责擀面饼,刘金玉烧火。
李凤英用擀面杖挑气面饼下锅,田宁擀好站在锅边看面饼鼓泡,心里有个念头在不断冒出来。
其实就算不做面包房,县城里也可以做不少小生意,背靠两个效益不错的厂区,各地的工人都有,连工厂子弟小学都是人满为患,如果做点便民的早餐小吃一定能挣钱。
这年头做小生意的不多,因为粮食供应紧张,还不够自家吃的,哪里能拿出来做生意呢但从去年起形势已经慢慢好转,农民手中的粮食会逐渐丰裕,不愁没地方找粮食。
可惜,田宁并不自由。
李凤英将做好的烙馍递过来“不吃饭想啥呢”
“就吃。”
她接过来还是烫手的,一边吃一遍防着油花从下面滴出来,虽然李凤英并不舍得放太多油。
田宁是第一次吃烙馍,很费牙口,但别有风味,吃得同时得喝点粥,免得饭后胃里不舒服。
吃过饭就得去学校,田宁庆幸喝了一碗粥,要不然讲课的时候都得口干舌燥,何况讲台之下还有三位老师在听课,下课才松口气。
韩欣欣是听课老师之一,并肩回办公室的时候对她赞叹不已“田老师,你真厉害,要是我不知道内情还以为你当了好几年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比我都老成。”
她可是比田宁早工作一年。
田宁忙谦虚“我得装的严肃点,要不然吓不住那帮孩子。”
别的老师也夸田宁讲课很清楚,不土气,口音很像城市人,跟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似得。
放学前,孙继伟交过来一个任务“田老师,以后星期一升旗讲话的稿子你来念念试试。”
之前都是他念,孙继伟被学生嘲笑过口音,他本人不在意,但还是想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环境。
田宁答应了,又多了一件事要忙活,每周一念的稿子得积极向上可以鼓励学生,必须得选好。
韩欣欣有点酸“田老师,你真厉害。”
同龄老师里她就这么快被比下来了。
田宁避而不谈“韩老师,我没有经验也没啥文采,以后选稿子的事还得多请教你呢。”
韩欣欣又高兴了点,转而请田宁纠正她的口音问题,并未搞什么穿小鞋的坏主意,反正把口音纠正过来,她就是学校里没口音又有文采的女老师了。田宁悄悄观察之后也就放心了,学校里的氛围蛮好,她不希望被针对。
不过因着这件事放学之后田宁留在学校整理了往期的资料,晚一些才回家,这次并未碰到什么人,但到家门口,铁将军把门。
家里大门钥匙只有两把,李凤英和田旺发一人一把,平常都有人在家,田宁也不急,去对门问了田巧真,她也是一人在家。
田巧真告诉她原因“小河里来水了,听说水里头有鱼,咱村里的人都不上工,去河里抓鱼了”
“抓到了吗今天能吃鱼”
“我见有人拿着梳子那么长的鱼回来,宁儿,你要不到俺家坐坐”
田宁正要答应,却看田卫星兴冲冲从不远处跑回来,摇摇头抓紧问“我这几天都没见你,你的事定下来了没”
田巧真笑笑,小声说“定下来了,说是到初九来送帖。”
送了婚帖就得商量结婚的日子,婚事等于板上钉钉,很难有大变故。
田宁由衷的替她高兴“巧真,你以后肯定会享福的。”
这是女孩子们喜欢的说法,俗气但实用。
田巧真想起田宁也是婚事不顺“宁儿,你也抓紧吧。”
田宁吐吐舌,还没再说什么,田卫星已经来到了眼前,他手里拿着钥匙,脚上棉鞋都湿了一半还带着淡淡的腥气,开了门就说“姐,我回来拿桶,河里可多鱼了,现在咱哥抓住的都放在地上了”
“真的假的”
“我能骗你姐,你能不能给我做点饭,我快饿死了”
田宁看看天色“你能等得及”
“快了就行,我还得等东升哥,他去他姥姥家拿东西了。”
田宁想了想,拿上钥匙打开堂屋门,家里的白面和稀罕食物都被李凤英锁在柜子里,她在开着的柜子里看到高粱面,还有面瓢里中午用剩下的一点白面,还未被遗忘的想法顿时蠢蠢欲动,田宁拿了个盆迅速将两种面和成面糊,让田卫星去鸡窝里拾了俩鸡蛋。
“姐,你做啥”
“你不是要能快点做好的我试试。”
读大学的时候,田宁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