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1 / 6)

现场的观众席上,郑胜一直在看到现场电子大屏上排名第三的行数上写着苏屿的名字时,整个人都还是无比恍惚着的。

“多少苏屿的排名是多少来着”

也不知道究竟是年纪太大了又或者是风沙迷了眼,郑胜觉得自己这会儿眼前一片模糊的水光,根本看不清现场电子大屏上的数据了。

“第三”

“郑指导,是第三苏屿在今晚的200米决赛上拿到了铜牌”

边上,有同样激动的中国队工作人员在听到郑胜的问题后,转过身来,两手抓着郑胜的肩膀,不停地晃动着他,对他饱含激动与振奋地道“郑指导苏屿拿到铜牌拿到铜牌了哇”

在他们的周围,中国选手区席位上的中国队工作人员和选手们这会儿有不少人都已经完在互相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太好了、这可真是太好了”

此刻的中国选手区席位上,这些来自中国的工作人员们几乎想要引吭高歌,但站在位置上几乎为苏屿扯着嗓子加油了全程的郑胜,这会儿在听到工作人员报出苏屿的排名之后,他站在原地上咧开嘴笑了出来,笑着笑着,又双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在原地无声地大哭了出来。

铜牌

中国队竟然也能在这一次的世青赛的男子200米单项上抢下了一枚铜牌

当这个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的成绩出现在郑胜脑海里时,他仍旧觉得一切是这么的梦幻与不可思议

中国队中国队的200米,这是终于要起来了吗

作为一个纯粹的中国田径人,郑胜也是在中国田径几十年沉浮中走过来的中生代,在他之前,曾经带着他成长起来的老教练,才是真正看着中国田径队从草创直到艰难蹒跚成长起来的老一辈。

和郑胜一样,当年带着他起来的老教练主抓的也是200米这个单项,与当年相比,现在这个时代尚且会让人觉得运动员不容易、200米单项的发展不容易,更遑论当年。

郑胜始终记得,他的老师当初时常会对着他念叨

胜啊,咱们偌大的中国,缺的从来就不是人才,他们缺的是更好的训练条件、更好的教练指导还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营养条件啊。

胜啊,我有的时候就是觉得对这些孩子过意不去啊,你看咱们给他们的训练方法,多少都是咱们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土办法,这些孩子是没有天赋吗那不是这是你师父我没办法给他们创造出更好的训练条件啊。

胜啊,我年纪大喽,怕是看不到咱们的200米选手站上世青赛、世锦赛还有奥运会奖牌的那一天喽,但是你还年轻着,如果你到时候还记得我老头子,就等咱们的选手站上领奖台上那一天,也给老头子我捎个信,让我在下面也跟着一起乐呵乐呵

胜啊

当年在郑胜听来总有些觉得絮叨麻烦的言语,现在

却一字字清晰地在脑海之中回响了起来,以至于郑胜这会儿在观众席上捂着脸又哭又笑,说不清是为自己多年的期待终于成真而感到高兴,还是为他老师没能等到这一天而感到悲伤。

但不论如何,这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

在这一次带队前来芬兰坦佩雷时,郑胜其实就明白,对于苏屿,他这一次最重的担子就是在男子100米这个单项上,只要苏屿能够在100米单项上拿到足够好的成绩,那么不论他在200米上的成绩有多糟糕,回到国内等待苏屿的也一定是嘉奖。

之所以如此,这并不是因为男子200米的重要性真就比男子100米要差上那么多,而是因为,纵观100米与200米,中国队内也只有一个苏屿。

而苏屿的实力再强,他也只是一个今年才15岁的小孩儿。

他的身上有客观存在的局限性爆发力、力量以及体能和竞技状态。

你可以期待他在100米的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上保持足够出色的状态,但你能期待他在参加完100米的三个单项之后,仍旧还能在200米的比赛中保持足够好的状态吗

从苏屿必须兼项参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两个单项赛事中,赛程靠后的那一个单项会因为苏屿的体能和状态的流逝而受到负面的影响。

郑胜知道这些情况,也理解这些情况,所以他早就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也给自己心里拉好了警戒线没事,不论苏屿跑成什么样儿都是好样的

毕竟,在前两天的赛程中,苏屿已经超额完成了他在100米单项上的任务,在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情况下,在男子百米的决赛中斩获了一枚金牌。

而不止如此,苏屿在斩获男子百米金牌之后,在昨天的预赛和半决赛中还接连过关斩将,最终成功拿下了晋级男子200米决赛的资格。

对于郑胜来说,这就已经很足够、太足够了

就像是田汝辉和周继明在解说时所提到的一样在今晚的这一场男子200米决赛中,苏屿只需要登场参赛,他就已经代表着中国队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前进。

在今晚的决赛之前,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