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2 / 3)

没有。但你说他干得特别不行吧,纵观东汉的皇帝,他也算能排得上号的了。而且他也是少数不受外戚掌控的,虽然他被宦官掌控得死死地。”

刘彻闻言冷笑一声。

东汉总共就那么几个皇帝。

一个梁冀就弄死两个。

前面的阎氏还弄死一个。

可不就没几个能用的了么

“不过汉桓帝外交方面还是无可指摘的,西域啊、南蛮啊、羌族啊等等,他在位期间还是平定了不少叛乱的。不过汉桓帝死得也挺早的,36岁就死了。”

“等等,帝师,朕有一个问题。”刘彻问“这东汉的皇帝他怎么就都死那么早呢就没一个能活过四十的吗”

虽然早先已经知道了东汉皇帝命短。

但是这也太短了。

除去那几个几岁就死了的

这些成年的怎么也都一个个的都死那么早

“有啊,光武帝刘秀就活到了63,是东汉命最长的一个。”

除了刘秀呢没别人了”

好久没被人这么直呼其名了,骤然被刘彻这么一喊,刘秀还有点不适应。

“有的吧。”言羽阳沉思了一会“刘协好像也还行,活到了53岁。”

“刘协是”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刘彻

当朕没问。

“最后一个皇帝居然还能活到53”嬴政奇道。

他记得之前言羽阳说的什么唐朝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基本都是被迫上位的傀儡,还是短命傀儡,当不了一两年傀儡就会被人弄死。

这汉末的傀儡居然比掌权的皇帝还长寿。

这可真是奇怪。

“汉桓帝死后,灵帝继位,这时候东汉已经算是日薄西山了。因为汉桓帝死得早,自己膝下又没有子嗣,所以汉灵帝也是从宗室那边过继来的。汉灵帝当上皇帝的时候才十一岁,所以依照惯例,朝政由升级成窦太后的窦皇后把控。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也成功加官晋爵,窦氏一族权侵朝野。”

“但是这时候窦武和窦太后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按照窦武的意思是宦官祸乱朝政,应该狠狠铲除,但是窦太后被宦官蒙蔽了双眼,不同意父亲的决定。就要死保宦官,这也导致了后期宦官政变,窦氏一族被尽数诛杀。”

“本来一开始,窦太后跟她爹是一条心的,不但诛杀宦官,还启用了女尚书参与政事,本来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结果窦太后被宦官给拉拢了。宦官们一看掌权者都不待见自己,觉得不行,得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但是窦武和窦太后都不乐意见他们,于是他们选择曲线救国,因为窦太后对汉灵帝的乳母十分看重,宦官们想着讨好不到窦太后,那就去讨好汉灵帝的乳母,到时候让汉灵帝乳母帮他们说说好话,也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宦官们的计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窦太后果然听信了汉灵帝乳母的话,开始觉得宦官里也是有好人的,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正好这时候窦武想把宦官全面铲除,但在窦太后的力保之下,窦武没能成功。”

“我不能说没有宦官的东汉就一定能国祚绵延,但显而易见,有宦官的东汉逐渐走上了绝路。”

“哼,女子误国。”朱元璋又开始发表他的意见。

“误的又不是你的国,有你什么事你怎么不去怪那群宦官”吕雉反唇相讥“帮你们处理朝政延长国祚的时候听不到一句好话,一下没干好就又都成女人的错了”

“你”朱元璋暴起。

但看到言羽阳看了自己一眼。

朱元璋又强迫自己把到嘴边的脏话强行咽了回去。

“你最好是能保证你们明朝一个昏君都没有,不然你们不就是误国的男子了”吕雉翻了个白眼。

看到朱元璋又要发怒,言羽阳出来劝了一句“吕雉同学,不要说了。”

吕雉伸手敲了敲桌子“好,看在帝师的面子上,我不说了。”

刘邦虽然听着也不爽。

但本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原则。

他还是没有说什么。

只不过看着朱元璋被吕雉噎的说不出话的样子,刘邦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当时还在沛县跟吕雉一起过日子的时候。

别说。

他还挺怀念这样的吕雉的。

“窦太后不同意,窦武意图铲除全部宦官的愿望落空了,他只能选择跟陈藩悄悄谋划把宦官都弄死这件事,但我们前面说过,汉朝有一个谋反必定走漏风声的定律,虽然窦武他们这不算谋反,顶多就是搞搞政变,但是依照惯例,他们的计划还是走漏了风声。”

“像当初刘志在厕所搞政变的时候,主打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怕风声走漏了,他前脚商量好计策,后脚就麻溜点把事给办了,哪跟窦武他们似的,还要搁那磨磨唧唧的商量,风声刚走漏,宦官就直接动手了。”

“俗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