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不和,哪怕身上流着楚人的血,但在他心里依旧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楚国已灭,有楚人血脉又何妨
而推崇儒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统天下荡平六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朝,而他的儿子敦厚仁和,与人为善,扶苏继位之后定会轻徭薄税休养生息,为他的这些劳民伤财的举动进行收尾,所以他大可继续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给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里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每一步都想到了,每一个容易出意外的地方他都做了防护,比如说扶苏有蒙氏兄弟王琯李斯的支持,谋臣武将的鼎力相助足够让他顺利登基。
扶苏性格仁善,而李斯是法家,两者相和,不会造成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让他的治国理念足以顺利推行。
但天命不在秦。
他的每一项精心布置都出了意外,意外接憧而来,他一手创立的王朝短命到令人发指。
屠睢损兵折将四十万,后续再征南越,又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
蒙恬虽威慑匈奴,终成一代名将,但边塞苦寒,无法自给自足,漫长的补给线足够拖垮一个羸弱的王朝。
再加上阿房宫,秦直道,他的享年四十九,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没能登基,后面的皇帝代代短命
嬴政凤目轻眯。
也有可能不是短命,而是在争夺天下权时的自相残杀,所以天书会说章邯王离生不逢时,遇到的皇帝是昏君。
章邯王离如此,那么蒙氏兄弟呢
他们两个正当壮年,天书怎提都不提
原因再简单不过,在争夺皇位之际,蒙氏兄弟作为扶苏的人被清算,他们两个早就死了,所以是章邯王离出来主持大局。
蒙氏兄弟死了,那么王琯李斯呢
王琯年迈,且精于自保,若下一代的皇帝是昏君更是暴君,他会选择闭门不出。
而李斯,他身有大才,但也极懂分析利弊,他或许为求自保辅助暴君登基,然后在暴君坐稳皇位之后被灭门。
若暴君用李斯,大秦国祚怎会不足百年
嬴政气笑了。
好一个自断臂膀自毁长城的皇帝
他可以接受王朝更迭,大秦帝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砾,也可以接受千百年后自己被污名化,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帝王是位暴君,但不意味着他能接受他有这么一个断送江山的儿子。
大秦明明可以不亡的。
明明他已布置好了一切,明明只要按照他的计划走,大秦纵有坎坷,但也不会那么早便走到崩塌。
可是没有。
每一项不可出意外的环节全部出了意外,他一生心血,终究付之东流。
嬴政缓缓闭眼。
片刻后,偌大宫殿响起帝王威严声线
“召蒙恬蒙毅,王琯李斯,国尉屠睢。”
“公子,陛下今日召见屠国尉,您不必去上学了。”
赵高殷勤伺候胡亥穿衣。
胡亥有些奇怪,“你平日里总催我去上进,今日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陛下不仅召见了屠国尉,屠国尉麾下的将士们也一并召见。”
赵高压低声音,与胡亥耳语,“屠国尉麾下有一郎将,名唤赵佗,此人是个可塑之才,您可趁此机会与他结交一番。”
虽被贬到胡亥身边,但赵高并未自暴自弃,反而不再掩饰自己,一心一意替胡亥筹谋。
扶苏公子身上流着楚国人的血,且又与陛下政见不和,纵有蒙氏兄弟与李斯王琯作为臂膀,也未必一定能顺利登基。况陛下又降下新诏,三岁以上的公子跟随博士开蒙,十五岁以上的公子参加朝议,这是培养所有公子的态度,胡亥公子虽年幼,但陛下正值壮年,天长日久,他们有的是机会。
胡亥公子若能登基,他便是从龙之功,岂不比跟在陛下身边战战兢兢强得多
想明白这件事,赵高便提前为胡亥打算着,胡亥年龄小,很多事情不必与他说透,比如赵佗的重要性,比如说如何将扶苏公子调离咸阳,再比如让扶苏与陛下离心,让胡亥公子独宠于陛下。
“您别看南越之地颇为偏僻,但好东西可不少呢。”
赵高笑眯眯,“赵将军这次入宫,便给公子带了不少好东西,您不过去看看”
“去”
胡亥一拍大腿,“有好东西还开什么蒙”
“走,咱们现在便出发。”
“咱们得叫上十一公主。”
“叫她做什么跟我抢东西”
“小公主年龄小,除了爱吃几块点心外,能与您抢什么东西”
“陛下喜欢小公主,见您与小公主关系好,陛下心里也痛快。”
“行吧,那就叫上她。”
“小十一,快出来。”
胡亥隔着窗柩,对偏殿里跟着太傅开蒙的鹤华不住招手,“兄兄有话与你说。”
太傅不悦皱眉。
这个十八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