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我的皇后堂妹 蒙学×藏书楼×邢国公府……(1 / 3)

王迦陵的蒙学办起来啦。

前期招生四百多名, 年龄从五岁到十五岁不等,有男有女,女多男少。

免费蒙学初开始报名时, 来的学生并没有王迦陵想象的那么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以上的孩子能帮家里干活了, 五六岁的孩子可以带弟弟妹妹玩减轻父母的负担。

很多织工也知道上学好,但是与其学一点字不上不下没什么大用,还不如给家里干活赚钱。

王迦陵被门可罗雀的蒙学打击到了, 但她没有气馁, 和武婧儿商量之后公布了一些奖励方案,来蒙学报名的学生这才多了起来。

这些孩童分成两班, 上午和下午分别上两个时辰的课, 学制两年。成绩优异者, 织造局资助其继续深造。

蒙学书籍有两种千字文和声律启蒙, 而兔园册是学习完上面两本之后才开始教授。

除了这些,还有算术课、纺织课、武术和突厥语课。

武术课是苏大为了支持主母报名开办的课程。大唐尚武, 无论男女多学点护身本领准没有错。

突厥语课则是公主府一位名叫鱼菩的护卫。武婧儿知道后,十分惊讶, 自己护卫竟然有人会说突厥语。

鱼菩摸头, 憨厚一笑,向武婧儿解释其出身,原来他是个“蕃二代”。阿耶出身突厥别部,随部落归附大唐。

鱼菩不同于蕃户的阿耶, 他在大唐一出生,就拿到大唐“绿卡”,成为大唐的百姓。

“你今年多大了”

鱼菩胡须连鬓而卷曲,脸色黝黑, 看起来得有四十多岁。

“我今年二十五岁。”。

啥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年龄,鱼菩的父辈可能是太宗皇帝时归附大唐的。

“我和家里学了突厥语,虽然在南方没啥用,但公主不是问了大家所长嘛,护卫队里我的突厥语说得最好。这些娃子要学,我就教。”鱼菩道。

于是,织造局蒙学多了一门外语课。

房如雪和王迦陵一人带了一班,教授学生千字文。紫菀在织造局的职务比房如雪轻松一些,她领了两个班教声律启蒙。

紫菀本是尚仪宫司乐司的宫女,能歌善舞,看到声律启蒙后,如获至宝,将其谱成曲子。

她教课很有意思,先教这些孩子唱熟一段,然后再教这些孩子描里面的字。孩子们通过这个方法,认字还挺快。

红药和百合教授学生打络子、描花样、绣花以及织锦。云川教授基础数学课。

武婧儿每月去一趟学堂,给这些孩子讲些专题,比如大唐律法、风土人情、经商趣闻等等,期望能开阔这些孩子的眼界。

武婧儿有时还会邀请进货的商人过来“开讲座”。

这些孩子来之前已经被家中千叮万嘱,务必要好好学习,不能被赶出学堂。因此课堂之上这些孩子十分乖巧,而且学习努力。

看着织造局欣欣向荣,武婧儿心中欢喜,这些都是她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呀

武婧儿喜欢在织造局内散步,札扎的机杼声,轻快的读书声,两种声音汇成美妙的乐曲,让人心生澎湃。

夏去秋来,海棠树的果子染了红意,又快要到收获的季节了。

武婧儿抬头眺望远方,一座两层的楼阁映入眼帘。

那是座藏书楼,武婧儿所建,藏着她从皇宫带出来的典籍。

藏书楼中想必有人正在抄写书籍吧,武婧儿猜测。

藏书楼中的场景确实如武婧儿所言,书生们低头伏案抄写典籍。楼中规定,使用藏书楼的笔墨纸砚,书生每抄两份书籍,可以带走一份。

若书生自带笔墨纸砚,楼中书籍尽可抄写,抄写的副本自行处置。

此规定在藏书楼没建成前,就出台了。周围的学子们无不翘首以待,期待这位永丰公主殿下会从长安带回什么书籍。

现实没有让他们失望,各种听过的,没听过的书籍,整整齐齐,排列在架子上。

大唐现在的书籍大多都是手抄,武婧儿之前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等她注意到这种情况后,立马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报告给武媚娘。

武婧儿带来的这批书籍有雕版的,也有活字印刷的。雕版刻出来的多是大家注释的儒家经典,活字印刷的是些不那么常见的书籍。

李治和武媚娘现在手中屯了一大批书籍,正在思考如何使用。库狄云珠带走一部分在边地推广教化是一种用法,武婧儿在江南建藏书楼又是一种用法。

这对夫妻希望能将书籍推广到那些寒门庶族手中,期待寒门庶族能够出更多的人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朝廷职位的局面。

武婧儿知道后,给他们出主意,这些书籍看起多,但分到全国就如一杯水进了大海,不如每州分一套,并公开印刷术,让他们依此为蓝本印刷。

李治和武媚娘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先这样吩咐下去。同时嘱咐宫中的印刷工不要停,印出来的书籍放到长安和洛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