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献书 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5 / 6)

夫君来自未来 决绝 13954 字 2023-09-12

赡民不聊生”

开篇黎青执就写了没几个字,因此皇帝很快就看到了正题。

只是他眼睛不好,看着有点累“老吕,你给我念念。”

“陛下,这东西听了伤身”吕庆喜道。

皇帝道“我没事,你念吧。”

皇帝浑浊泛白的眼睛里满是坚定,吕庆喜闻言,立刻拿着手上的书念起来。

抽噎声响起,贵妃第一个哭了。

没多久,皇帝的眼角也含了泪水。

寝室里那些伺候的丫鬟宫女,都默默地擦眼泪。

吕庆喜自认是个铁石心肠的,要知道他以前嚷嚷着百姓可怜在皇帝面前哭,全是假哭。

但这故事

这平铺直叙,完全就是老农自己念叨的话语,怎么听着让人那么想哭

吕庆喜眼角也湿润了。

吕庆喜念了很久,才念完一个故事,然后就道“陛下啊这东西听多了伤身老奴这样铁石心肠的都受不住,不要说您了。咱还是别听了吧。”

皇帝道“要听的,这是老百姓说的话,我之前一直待在宫里听不到,现在要听一听。不过你也累了,喝口水歇歇吧,让别人来念。”

皇帝说完,就让人喊来自己的一个心腹,让心腹继续念书。

那心腹是皇宫里的护卫统领,他拿到书就开始念,念了好一会儿都没哭。

但贵妃的眼泪止不住,皇帝老泪纵横,吕庆喜就更不用说了。

他一半真心一半演戏,哭得那叫一个惨,还发出“鹅鹅”的声音,听着很是刺耳。

那侍卫统领也忍不住了。

这天,皇帝的寝宫里,很多人哭成一团。

皇帝本来有些难受,哭完之后,反而好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道“老吕,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要从临湖县带几个被娄家害了的苦主回来”

“是的陛下,他们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

“张志儒这件事,就再拖一拖,等人来了再说,”皇帝道,“张志儒杀得好晋王失察了”

他原本不想跟晋王对上,但现在想想他要是不管一管这件事,谁知道晋王将来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要是他传位给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人那他愧对天下百姓。

希望晋王能及时醒悟。

想了想,皇帝又道“老吕,你找人将这书多印几本,散发出去,你再帮我准备一下,我要写密旨。”

他已经知道张志儒都干了什么了。

张志儒私自调动厢军,还说杀那么多人,是得到了他的密旨。

皇帝得知此事的时候,其实不太高兴,但现在他可以给张志儒补一份密旨。

张志儒杀人,是怕他不动手,那些人最后会逍遥法外

回过头想想,幸好张志儒动手了,幸好他看到了这书。

这么想着,皇帝看了看手上厚厚的一叠书。

这里一共有五本书,每本书里,都收录了三桩冤案。

更不要说,这书还是印刷的

“那写书之人,应当很早就已经将这书写出,张志儒是不是因为这书,才去临湖县的”皇帝想到了这个可能。

吕庆喜道“应当就是如此,这临湖县的百姓,实在太惨”

皇帝看到书的时候,还有其他人看到了书。

冯大带了一些书出门,往很多地方扔了书,比如说某个学堂。

那学堂是一个举人开的。

在崇城县,举人非常少,当初的孙举人也就很有权势。

在盂县的话当初李兆一个举人,都能当县令

但在京城,举人不太值钱。

主要是有些举人上京赶考,没考中的话不会马上离开,而是留在京城读书,以便三年后再战。

如此一来,滞留在京城的举人也就多了。

这些举人为了维持生计,还会找点活儿干。

再加上京城住了很多官员,他们的子孙都会读书,里面也有不少考上举人的京城绝对是举人最多的城市。

开了这个学堂的举人,教的是一些连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人。

读了一天书,学堂里的学生开始往外走“我明年就要回祖籍参加科举了,我祖父让我考上举人再回来,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回来的一天。”

“你祖父就是说说,难道他还能让你在老家成亲”

“那是,我祖父已经让我祖母在相看京中闺秀了”

“你祖父祖母对你真好我爹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想让我在老家成亲”

几个人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学堂门口扔了几本书。

“这里怎么会有书”

“谁的书丢了”

“这是自己装订的书吧装订的也太丑了”

他们捡起地上的书翻开。

某个茶楼,一群年轻的读书人正在讨论学问。

讨论着讨论着,他们不免说起时事来,也就是最近张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