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所谓荣光 李三娘:弟弟,让你白费口舌……(1 / 4)

隋朝隋文帝时期。

天幕又再次讲起李家之事, 这次出乎意料的,竟是李渊生的那位李娘。

这倒是又惊讶震撼住了杨坚。

单一个李二郎,便是隋末李渊得天下的一大助力, 结果这李渊生的女儿竟是也不差。

能有如此一双好儿女, 难怪最后得天下的会是李渊了。

杨坚不禁摇了摇头, 随即又是一笑,继续往独孤伽罗宫中行去。

现下这个时候, 二郎和那窦氏应该也在那里。

如今杨坚和小李世民相处下来, 越是喜欢欣喜得不行, 如此麒麟儿, 竟是能被他寻到,怎么想, 也都是一大幸事。

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 再有就是让窦氏也留在宫中。

没听天幕都是如此说,二郎的教导可离不开窦氏。

至于李渊杨坚又是暗自点头,那李建成自然也是不错, 留给李渊,也算是他对李家的一点弥补了。

想必再接一个李娘进宫, 那李渊应当也不至于说些什么。

想到此,杨坚脚步不由得加快, 他得和伽罗说说。

秦王宫。

嬴政皱了皱眉,有此等功绩和能力的女子,为何没有更多记载下来

在分析原因之前, 让我们再来更深入回顾下刚才所说的

李渊起兵,柴绍要响应去迎接义旗,而平阳昭公主留在长安,一介女流之辈, 于隋末乱世之中,当真如她所说的那样,一个妇人,遇到危险最容易躲藏起来吗

那个时候,隋炀帝还没死,各地农民起义混乱不堪,连有些郡县官员都各自称王称霸,可谓是草木皆兵的时代了。

更何况,平阳昭公主可没选择一条稳妥保险的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凶险的道路。

前面有言,平阳昭公主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于旧唐书记载中“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

我们足以得见,这只几百人的队伍,可是在满是流寇山匪的混沌之地那些人,可基本上都是一些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刘彻嘶了一声“一介女流,又变卖家产,去招收亡命之徒,这无异于是与虎谋皮啊。”

但话说回来,能在如此复杂危险的情况下,做到这种程度和地步,更是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位平阳昭公主的胆识与谋略。

将一群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又要让其听令,将诸多人拧成一股绳,还要再继续招收和笼络其他势力的人,而且还是在个多月的时间里,试想一下,若换做是男子,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吧

而这些人所听令和效忠的,可还是一位女子。

要知道当时李渊的势力可是也还刚起来,打着李渊的旗号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乱世之中可不缺枭雄人物,如那王世充和窦建德等人。

可多数起义军尽被平阳昭公主招入麾下,又是因为什么凭的又是什么

能起义的首领,再怎么说,也必然是有所能力之辈,他们却甘愿听命于一个女子,并且在平阳昭公主的带领下,击退一波又一波前来攻打的隋军,势如破竹的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地方,这能说是巧合和幸运

历朝历代无数人下意识摇了摇头,当然不能。

这又怎么可能归功于巧合和幸运,恐怕是男子,都未必做得到如此

所以,单凭这些仅有的记载来看,平阳昭公主之能力,其在军事指挥上的天赋和胆略,以及能够和秦王李世民并肩作战的实力,我们是否能够猜测或笃定,这李唐的江山,平阳昭公主恐怕也居功甚伟

可这样一位军事能力卓绝的公主,却在长安之战后,几乎销声匿迹,再一次传来的,却是她的死讯

为何独独是作为女子的她,没有更多的记载事迹流传下来

是平阳昭公主在战局稳定之后,就退居幕后这可能吗她甘心吗

一个完全有能力,也不比男子差的女子,一个已经统领了七万多人队伍的女主帅,怎么就要突然退居幕后了

所以,这若是平阳昭公主之意,于情于理都不合。

那么,只能是外界因素的迫使

隋末乱世。

听到这里,李娘蓦地攥紧了手。

随即无声扯了扯嘴角。

外界因素的迫使如今她遭受的,岂不是同样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外界因素

让我们来看看于史书记载中,关于平阳昭公主以军礼去下葬时的情景

平阳昭公主下葬时,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这是军礼规格,但有礼官和大臣反对,提意见说“以礼,妇人无鼓吹。”

即女人下葬时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

为什么不合难道她没有在乱世之中出了力难道她没有组建那超七万余人的队伍难道她没有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