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丢人至极 宋朝,大善人,散财童子嘛……(2 / 5)

还要小的疆域图,最终都不由得化作一声冷哼,这宋朝

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这里更是一言难尽。

甚至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只能咬着牙再次看向无言以对,脸色惨白的赵光义,眼底暗色深沉。

“可真是你的好后代啊。”

的确是没跑,但这议和的内容,可着实叫人心梗

大宋这脸面,是不是还要再丢几次

又还能再丢几次

澶渊之盟,使得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并且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怎么说呢,澶渊之盟听着的确很让人闹心,但是又的的确确为大宋争取了一百年左右的和平时期,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乱,而这期间,也让宋朝得以安心发展经济文化等,其边境也因此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而其实辽国进攻宋朝,也并非灭国之战。

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宋朝缺少了天然战略屏障,一直想要通过武力夺回来,辽国自然是不愿意。

所以这二十五年间,两国之间经常在边境发生战略冲突,其中赵光义致使的几次军事战败,导致宋军在北部失去了主动权,让辽国有机会进攻宋朝领土,使得边境百姓饱经战乱之苦。

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举兵南下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掌握了进攻主动权之后,想要迫使宋朝主动向辽国求和。

李世民再次狠狠蹙眉,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次军事失败,就可能导致战局发生逆转,更何况是几次军事战败

而这宋朝的对手

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

听天幕所说的这位辽国萧太后,确实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啊。

掌握向宋朝进攻的主动权,那亲自举兵南下的目的,岂不是为了

萧太后想通过战争的方式,为辽国在与宋朝的谈判上增加筹码。

毕竟常年战争下,岂止是宋朝饱经战乱之苦,就算掌握着进攻主动权,恐怕对于辽国而言,也是弊大于利的处境。

再加上萧太后想要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她的光辉一页,以及想要在她晚年解决宋辽之间的边境问题,而主动向宋朝讲和,那必然是不可取的,于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辽国举兵南下,想要借此迫使宋朝主动低头求和。

而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的亲征,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赵匡胤的怒气暂时先压制了下去,眉心却蹙得更紧

这辽国萧太后果然是个狠人。

如此的心机手段,还有这魄力

萧太后希望通过澶州一战重挫宋军的锐气。

只是她大概没想到,随着辽军主将萧挞凛的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受挫,以及辽队的孤军深入,宋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加上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这边的士气

于是在可战和可和这两手准备中,见辽军恐难取胜,萧太后立即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但即使如此,辽国萧太后的此次亲征,也算是达成了她出征南下时的目的。

对于辽国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相当于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而对于宋朝而言,尽管换来了百年的和平与发展,但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仍旧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每年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并且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方式,使得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辽两国而言,的确是能互惠互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而且其直接导致的消极影响,不管是对辽国而言,还是对宋朝而言,都极其沉重,这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消极影响”

“究竟什么消极影响,会尤为沉重”

赵匡胤的心再次收紧起来,一下一下,不安的跳动着。

还有这辽国萧太后,果真是大敌啊。

不可小觑绝对不可小觑。

唐朝武则天时期。

听着天幕之言,武则天却不由得将注意力放在了那辽国萧太后身上。

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一页吗

亲自率军南下,还有对宋朝的战略部署,这等魄力

武则天叹息着摇了摇头,也难怪宋朝虽然是战胜方,却最终还是被辽国压下一头,不过话说回来,能就此结束二十五年之久的战乱,至少就当前来说,对百姓而言的确算是好的结果。

不过签订澶渊之盟后,那直接导致的,又极其沉重的消极影响又究竟是何意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待在寝殿之中,听着不禁心下一跳。

萧太后

一国太后,竟也能亲征南下

而既能亲征,那这辽国政权真正的话事人

吕雉垂了垂眸,心下跳得颇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