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维和杨回隔空配合了一把, 但两人都不愿与对方有更深入的交流,杨回在京期间两人从未产生过任何交集。
直至今日,道维陪他娘去看方家的热闹, 几人在距离方家不远处的茶寮里闲坐,撞上了同样穿戴一新出门看热闹的杨回。
既然遇到了, 也没必要假装看不见, 两人互相见了礼, 杨回视线一转, 看到了挺着大肚子面色红润的朝娘子,脱口而出“阿姐”
要真按年龄算,朝娘子的确比杨回大了三岁, 杨回喊她一声阿姐不亏, 可事情不是这么算的,朝娘子面露几分不解“大人应当认错人了吧”
杨回固执的摇头,视线没从朝娘子身上挪开过,怀疑道“夫人可认识平城杨家的大小姐杨京”
这个名字对普通人来说太陌生了,平成杨家一门英烈,细细算起来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 后来天下大乱, 杨家人死伤殆尽,如今这个姓氏早已成为历史尘埃。
可朝娘子听闻却是猛然怔住,呆呆地望着杨回, 语气急切道“敢问大人与杨家有何关系如何知晓杨家之事”
道维见双方情绪都很激动, 便知今日是看不成方家的热闹了, 出声劝阻“看来大人和家母有话要谈,此地人声嘈杂不宜详谈,不若找个安静的地方如何”
然后道维就见证了一个离奇的认亲现场。
说起平城杨家大女儿杨京, 不得不说前朝末年那会儿,杨京十里红妆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居安伯方仲文。婚后育有一女名方映朝,后来天下不太平,杨家子女多数亡于战场,杨京在几次三番收到亲人离世的消息后受不得打击离世,留下独女方映朝。
很快方大人续弦迎风氏进门,风氏先后生了三个女儿,碍于压力又给方仲文纳了好几房妾室,谁知孩子一个个冒出来全是闺女,风氏不知出于何种考量,生下第四个孩子后对外宣称是个儿子,也就是之前名满京城的方映晴。
方家为此大庆三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直到方映晴三岁时,方映朝无意中发现全家宝贝的弟弟竟然是个妹妹这叫她大为震惊,震惊之余,又寝食不安,不知该不该揭穿此事,她的异常被风氏发现,风氏为免除后患,火速给她说了一门面甜心苦的婚事,方映朝自知不能任由风氏施为,便在老仆的帮助下逃出方家,一路流亡到了庆安府,自此以杨朝儿的身份示人。
据杨回所说,朝娘子有五分像他姐姐杨京,可朝娘子浑身的气度,却跟杨京像了十成十,所以他一打眼就认错了人。
朝娘子和杨回涕泪连连,互诉苦衷,道维的声音极不合时宜的插入其中“所以说,杨大人您是我姥姥的亲弟弟,我娘的亲舅舅,也就是我的舅老爷,对吧”
并且这个舅老爷还比她娘小三岁。
杨回此时看道维的表情那叫一个复杂,他杨回的外甥女自然是千好万好,想到外甥女嫁给了山钟砚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草包,心里万分不甘愿。
对道维这个外孙真就应了那句话“聪慧又沉稳,能沉得住气干大事,是我杨家的孩子护短,知道保护家里人,这点像我
但这股有话不直说,一个念头拐十八个弯儿把人往死胡同绕的劲儿,一看就随了你那当土匪的爹”
总之就是好的像他杨家,坏的随了山家。
这点道维可得替他爹澄清一下
“好叫您知道,诸位乡邻皆知我爹最是直爽不过,我们山家往上数三代,都没一个会耍心眼儿的,您还是仔细想想您家中有没有哪位像极了我总不能我这性子,是随了我那姥爷方大人吧”
杨回噎住。
打死都不愿意让道维沾上方家那泥潭一星半点儿。
只好在朝娘子揶揄的笑中,捏着鼻子承认“行了行了,你像我爹,最像我爹,行了吧”
嘴上承认的不甘不愿,心里美滋滋的,这孩子即便身上这股狡黠腹黑劲儿也跟父亲当年尤为相似
真是越看越满意。
道维可不知道杨回想了什么,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舅老爷心态平和的很,整日里该干嘛干嘛,一点儿不影响他编纂字典的进度。
直到年后开衙,皇帝突然一道指令将道维召进了太和殿,这才叫翰林院众人猛然想起,这位突然靠嘴炮出名的同僚,其实还是殿试三甲探花呢
众人眼神乱飞,纷纷猜测“莫非陛下终于要重用这位土匪出生的探花郎了”
那他们往后对这位的态度可得慎重些,免得日后难做人。
事实上,道维在太和殿外等了一个时辰才见到皇帝真容,这位已经不年轻的开国帝王看道维的眼神充满了压迫感,道维不慌不忙,颇有不卑不亢之意,上头人不发话,他也不主动询问。
就那么干站着也不觉局促。
直到皇帝喝完一盏茶出声
“听杨爱卿说,你是他失散多年的外孙,他们杨家满门忠烈,全家人守国门而亡,如今就剩杨爱卿这一支,理应得到世人尊重,看在杨爱卿的面上,朕可以破格提拔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