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信件(二更合一) 吕阿姨希望让谁游街……(1 / 4)

对秦湛瑛来说, 琼崖岛以外的冬天一直冷得让他无法理解。

原本以为吐蕃的冬季已经冷到了极点,谁知到了大京也没好到哪里去,去年他就被冻得不行, 每天走出宸庆宫大门干活靠的是一身正气吗不是靠他那八十多年的内力不然小伙子真能被困在烧了地龙的屋里,抖得走不出屋去。

被冻出经验后,秦湛瑛身边的仆从今年冬天前就提前开始为太子过冬做准备。

秦湛瑛则负责给边军过冬做准备。

越往北越冷, 日后要再打仗的话,越是靠近北边, 就越要注意气候,不仅要避开秋收,最好是挑着夏日出去, 春耕完了把事丢给家眷, 将士们出去打几个月,趁着秋收前回来。

吕晓璇就曾经在信中写过,吕家军占领九州岛后就开始准备继续往北,但到了冬季就必须停下,因为泽国军士实在不耐寒,可能打完四国就不成了,本州岛和北海道说不定要靠禹国这边努力一下。

瑛瑛加油, 争取早日把那天皇一家子拖去游街老母亲的殷殷期盼。

娘,我是全家最怕冷的。您让全家耐寒能力最差的去打本州和北海道

秦湛瑛有时会觉得奇怪,因为作为吕家人仇视倭寇很正常, 毕竟有血仇摆在那里, 可是娘对倭寇的厌恶好像不单纯是因为血仇。

秋瑜也挺讨厌倭寇的,虽然他说得一口好倭话,还偶尔化名“宇智波柱间门”和倭人做生意,但秦湛瑛手握秋瑜的账本, 很清楚东瀛那边战乱不断,秋瑜同时给多个军阀卖东西并收购粮米导致那边民不聊生也是一重原因。

总不会是后世倭寇做了什么很不做人的事吧那事肯定特别坏,不然后人们不会这么惦记。

秦湛瑛神情严肃起来,哪怕他很嫌弃东瀛那边的地儿天灾不断,不适合种田产粮,但还是郑重将征服那儿的事记在了心上。

好歹还有个大银矿呢,真要打还是能说服朝臣的。

根据承安帝离开前下的旨意,秦湛瑛的办公地点就是皇帝的御书房。

作为起床困难户,每天清晨,秦湛瑛都要被梅沙或者祝大午披盔戴甲地叫起,灌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再练半个时辰剑法,练得浑身冒热汗后再乘坐盖得严严实实的八抬轿子去隆和宫御书房上班,怀里抱着个精致的小暖炉,热乎气掉一点都要立刻添碳。

进了烧了地龙的御书房,他才会把厚实的熊皮大氅脱了,露出里面镶毛边的厚实冬装,也不梳发髻了,就扎一个粗粗的鱼骨辫,然后戴那种可以捂耳朵的皮帽子,还有一条吕女皇从遥远的南洋寄来的羊毛围巾。

一路忙到晚上,过来汇报工作的金虹珠看到秦湛瑛这畏寒样子,都不敢想这哥在原历史中是怎么打进西伯利亚的,因为他看起来就是一副连零度线都过不去的样。

抗寒能力意外强悍的金虹珠体感如今大京白天气温不低于十度,外套里塞一件毛背心就热得能流汗了好么

她汇报道“太子殿下,冬装已经送到北边了,去年起,南边就开始流行织毛衣,我们收了几乎全琼崖岛所有羊毛,织出了大批的毛背心,全送前线去了,目前各地妇女也多有努力纺织的。”

毛线、毛衣也是金虹珠和秋瑜联手办的新产业,为禹国泽国社会底层的妇女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

秦湛瑛“好,虹珠,问你个事,你讨厌倭人吗”

金虹珠莫名其妙,还是立刻回道“挺讨厌他们的,殿下,怎么啦”

秦湛瑛确定了心中的猜测“好,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

金虹珠退下,看了看明月高悬的天,叹了口气“又是亥时。”

再这么加班下去,她还能长成前世的一米七大长腿吗为了身高,尽早建完罐头厂跑路回泽国已成重中之重

而有关大长腿的话题,秋瑜也有话要讲。

瑛瑛,见字如晤,信件第一句话,我得和你感叹一番,山鲁道的高个子好多啊

在天灾、人祸的帮助下,北孟遭遇了史诗级削弱,南禹那边则有王牌后勤秦湛瑛以及一批初步接受了扫盲的军队,所以打下山鲁道的仗并不险恶。

而在拿下山鲁道后,承安帝就整个人陷入了一种“老子这辈子没白活哈哈哈”的昂扬狂喜状态,看起来肉眼可见的松弛了。

但战不是打完就算,还得治理。

承安帝立刻去祭了个祖。

祭坛一摆,仪式一办。

承安帝爹,祖先们,我打回来啦

让秋瑜囧然的是,承安帝去祭祖真的对治理有效,因为承安帝此举相当于对山鲁道的父老乡亲表示“我就是这旮沓的人”,他赶跑北孟是夺回自己的家乡,对老家人也不会劫掠伤害,是有安抚人心作用的。

甚至于对于将士们来说,皇帝亲自带边军驱逐外虏夺回祖地,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了不得的英雄之举,很能提振士气。

秋瑜在伤病营里给士兵们缝伤口时,就听到一个老军士说“若有朝一日我也能打回老家,日后年年清明族里都得给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