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3333天(1 / 4)

六千个晨昏 姑娘别哭 6737 字 2022-10-16

过了年,就冬末。

古城开始酝酿春天。

不知是谁在河里放养了很多锦鲤,大片大片的红色从这里到那里,有时停在绿色的水草下,一团又一团。

周茉和张晨星站在河边,看着那些锦鲤。

“这不会冻死吧”

“不知道。”

“这得花多少钱”

“不知道。”

游人成群结队,一波一波地过。从河边拐进清衣巷。

张晨星听到导游说“这个就是大家最想看的纪录片里的清衣巷了。”

“那个纪录片我们每周都守着,还差最后两集了。”游客说。

“那大家可以自己看看,跟纪录片里的是不是一样。”

“我想去“老书店”看看。”

周茉推了张晨星一把“快,开张了。”

“梁暮在。”

“哦对,他今天没出去。”

梁暮一个人看书店,迎接一批又一批游客。他搞了一副无度数黑框眼镜戴上,短发上系一条头巾,看起来像另外一个人。有游客觉得他面熟,但都想不起这是那位参加访谈的独立纪录片导演。

大家进了老书店都自觉保持安静,站在过道里安静的翻书。在纪录片里的第三集,讲述了这个老书店的故事。用心翻看的时候,看到一些旧书被修复的痕迹,就觉得手里捧着的是一件很罕见的东西。

“纪录片里看到手和侧影,店主是个姑娘。”有人问梁暮“今天不在”

“她出去了。”

“那你是”

“她爱人。”

梁暮并不避讳这个,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有人需要帮忙拿高处的书,他就搬了步梯站上去。又有人要,索性坐在那,配合把这个区域的书拿完。

二月末的时候,古城的风已经和煦。张晨星每天要给书店开窗通风,后门也开着,于是有了清爽的过堂风。有人好奇,从后门向小院里看,依稀看到里面住人的屋子干净整洁,窗口放着一盆花。屋里也有书架。

梁暮在清衣巷志里说,永远爱书,是读书人的风骨。这会儿大家看了,就觉得那纪录片说得对。于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纪念,也有人觉得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在了,那太过可惜。

梁暮一直在招呼大家,忙到傍晚关门后才得以休息。张晨星和周茉去烧香回来,看到靠近门口那排书架的书空了大半都不免惊讶“书呢”

“卖了。”

梁暮半瘫在椅子上,对张晨星说“你该考虑请人了。”

“我请好了。”

“谁”

“唐璐。”张晨星说“她要来古城住一段时间,在找工作,我就请她来书店帮忙。其实也不是帮忙,她会画画,想在店里写生。”

“业务真多。”梁暮笑了“也好,如果新请的人你不认识,恐怕你也不自在,唐璐好。”

“那个帮张晨星找妈妈的唐璐吗”周茉问。

“对。”梁暮说,接着又问“唐璐住哪”

“她说想在河边租一个屋子,每天推开窗看到古桥,就会开心。”

“很会选。”

梁暮难得的一天假期,在忙碌中结束。可他不甘心假期就此度过,拉着张晨星出门陪他看电影。

夜晚的马路终于少了一些人,古城变回那个安静的古城。

“张晨星,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什么”

“昨天,我收到古城文旅局的邀请,想让我针对古城的人文和风景做一期分享。对象是古城改建项目团队相关人员。”

“为什么不是有各种专家学者在参与这个研究不是说已经定了要做酒店,在夏天的时候就要挨家挨户谈了吗”

“现在看来,可能不是这样了。清衣巷志播出后被社会各界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古城改建能够理性。所以,建成酒店不是唯一方案了。”梁暮认真地说,他需要张晨星给予建议“我在想,我可以在分享中加入我的思考,比如这个改建顾问团,能不能请古城的一些百姓加入进来,倾听更多的声音所谓的改建,能不能保留原有的文化又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张晨星站定,看着梁暮“你已经想好了。”

梁暮说“但我还想听你的建议。”

“我的建议是支持你。”张晨星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支持你。”

“那我们就冲吧”梁暮说“去遇到更多好事。”

“好事不用太多,一两件就够了。”

张晨星想,倒也不需要十足甜的人生,她无法消化、也会怀疑。

书店每天的客人愈发多了起来,随着清衣巷志最后一集的播出,古城变成了大家最想去的旅游城市。

面馆老板对此是有些苦恼的。

从前一心一意做一碗面,倒不觉得辛苦。现在好了,不仅要做面,还要接受无数游客的采访。起初老板很耐心,认真回答各种问题,后来每天嗓子冒烟,索性耳朵一闭,装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