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众志成城(1 / 3)

苏宸于今日来到韩熙载的府邸做客,毕竟已经来杭州一段时间了,前日在朝堂上,他接受了韩熙载的盛情邀请,终于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来到这位备受尊敬的伯乐家中拜访。

韩熙载趁此良机,广邀了徐铉、徐锴、高越、钟谟、高远、徐游、张易、沈渭等一众大臣同僚,他们都打算与苏宸见面聊事。

此刻,他们对苏宸的关注度更甚以往,因为在多次私下议论中,他们已达成共识,日后必将力劝苏宸接替杨灵儿,登上吴国君王之位。

“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向苏宸苏将军敬酒”韩熙载高声倡议。

众人纷纷举杯,向苏宸致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气氛客气而热情。

他们对苏宸的喜爱溢于言表,这位年轻有为的将军,不仅改变了他们每个人的命运轨迹,更让南唐的覆灭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次转折。

他们曾以为自己会成为亡国的阶下囚,然而命运却与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在南唐覆灭之后,他们不仅没有沦落为囚徒,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蒸蒸日上的吴国的新臣子。

现在,吴国正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准备与北方的大宋分庭抗礼。

“多谢诸位大人的厚爱”苏宸拱手回礼,随后与众人碰杯,一饮而尽。

韩熙载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朗声说道“我们这些曾经的唐国旧臣,今日还能有幸在此举杯同庆,苏宸将军功不可没。将来我们还有着更为宏大的霸业蓝图等着我们去实现,拯救万民于苦难,共筑千秋伟业,当真是令人豪情满怀,哈哈”

韩熙载的这番话,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激情。

想当年,韩熙载在过去的十年里,虽身怀才华却屡遭打压,提拔与贬谪交替,使得他一度失去了政治上的希望。那时的他,常常以宴请宾客、沉迷于玩乐来麻醉自己,试图忘却现实的苦闷。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韩熙载已经重拾了往日的激情与斗志。他渴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苏宸的参与。

徐铉郑重地道“苏将军,我等皆对你寄予厚望。未来这纷扰的天下,正需你持戈征战,以安邦定国”

苏宸谦逊地拱手回应“诸公过誉了,苏某只是恪尽职守,愿为吴国尽忠竭力。”

韩熙载环视四周,低声道“既然此处无外人,老夫就直言不讳了。我们这些人,都会是你坚定的后盾。待时机一到,便可效仿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即便吴主,想来也不会有异议。”

张易闻言,情绪激昂地接口道“正是如此吴主乃是苏将军的义妹,她复国之后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但之后要稳固这大好江山,却非一介女流之辈所能轻易驾驭。更何况她尚未婚配,也无子嗣,此时正是将军取而代之的绝佳时机。倘若让那些新党之人得势,他们或许会耍些手段,为吴主寻觅面首,或是伪造杨吴后人的血脉,到那时可就节外生枝了。”

高越斩钉截铁地说道“反正他们就算找到了所谓的杨吴血脉,我们也不会承认。这越国是苏将军您帮着吴主打下来的,如果要将其让给杨吴的后人,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苏宸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议论,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他们对自己的关心,更是对未来前途的一次重大抉择。倘若他能成功登基,那么这些人无疑都将立下从龙之功,他们的家族和后人也必将因此受益数代。

他们与苏宸之间的情谊深厚,所以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希望苏宸能早日登基。

然而,苏宸深知此事不可轻露声色。古人即使被禅让帝王之位,也要推辞三次才会接受。因此,他谦逊地开口

“关于江山社稷这等大事,我何德何能,怎能担起一国之君的重任呢”

徐铉慷慨陈词“苏将军,你实在不必过谦。放眼整个江南,你的才华熠熠生辉,谋略精深,领兵有方,真可谓国士无双。你的能力与北宋的赵匡胤相比,不遑多让,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他既能从一名殿前都虞候崛起为皇帝,你为何不能当初他不过是军中一武夫,正因为有军人集团的支持,方能登上皇位。而苏将军你,若成为吴国之主,那才是真正的众望所归啊”

徐游也急切地补充道“确实如此,以苏将军的文武双全之才,此任绝对胜任有余”

苏宸再次拱手致谢,神色坚定地说“诸位的厚爱与支持,苏宸感激不尽。然而现在谈及此事,确实为时过早。我目前的重心在于北上讨伐大宋,夺回江北之地。那里不仅有丰富的盐场资源可以增加我们的税收,还能吸纳更多江北的百姓人口。我的目标是以战养战,与大宋长期周旋,最终攻克汴梁,安定天下,实现九州的统一。这才是我的真正追求。”

众人听闻此言,无不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与激动之情。

“我们虽怀有北伐之志,却常感力不从心,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一壮举。”韩熙载激动得热泪盈眶。

“有苏将军之能,这一目标或许真的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