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兵发白帝城(2 / 3)

卫巴楚”之称。

曹彬,果不愧为大宋之璀璨将星,收拾残兵之余,竟能迅速整编军力,于长沙府再征兵士,进军荆州时又扩充兵源,与李处耕合兵一处,队伍瞬间壮大至十万之众。

然而,曹彬目光如炬,并未急于对吴国之征伐,而是将战略的目光投向了巴蜀之地,犹如饿狼盯上了肥美的猎物。

当朝廷密令传至,催促曹彬趁机转攻蜀国之际,他心中不禁暗喜。原来,此想法早已在他脑海中盘旋,如今得朝廷之命,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曹彬深知,此乃天赐良机,岂容错过

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军整备,准备向巴蜀进发。

大宋将士们闻令而动,士气高昂,人人摩拳擦掌,誓要一举拿下巴蜀之地。

曹彬与慕容延钊、石守信、李继勋等诸位将军深思熟虑后,决定在重阳之日发动对白帝城的猛攻。他们深知,此战关系重大,必须一举拿下白帝城,方能震慑巴蜀之地。

重阳之日,长江之上战鼓震天,曹彬率领的水军如蛟龙出海,直扑白帝城。同时,陆地上的进军也势如破竹,直逼夔州。

“杀啊”两路兵马夹击之下,蜀军措手不及,防线瞬间崩溃。

蜀军将士在白帝城和夔州的战场上,面对宋军的凌厉攻势,只能节节败退。他们丢盔卸甲,狼狈不堪,根本无法抵挡宋军的强大攻势。

在宋军的猛攻之下,白帝城和夔州相继陷落,蜀军的主力被彻底击溃。

蜀军将领赵崇济眼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数千残兵,沿着长江撤退往涪州。

过了片刻,徐清婉终于自儿女情长中抽身而出,她以静谧的眼神凝视着苏宸,问道“苏宸,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苏宸轻摇羽扇,微微一笑,宛如春风拂面“世事如棋,走一步看一步吧。然而,有古贤曾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论何时,紧握兵权,稳固势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笑看风云变幻。”

徐清婉闻言,虽然不知道哪位古贤说过这句,但意思却好理解,轻轻颔首,又说道“近日听闻,你的义妹杨灵儿,已荣登吴主之位。”

苏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缓缓道“确实如此。当初那个跟随我,历经磨难的小妮子,如今竟身居高位,成为杨吴政权的皇族后室。然而,杨氏皇族昔日之惨状,罄竹难书。当年唐国国主李璟下令诛杀杨氏皇族三百六十多口,血流成祛,惨不忍睹。灵儿能侥幸逃生,已是万幸。如今李氏皇族亦步其后尘,覆灭在即,这或许便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

徐清婉轻叹一声,道“提及往事,皆是风云变幻。当年,正是我徐氏祖上徐温,执掌朝政大权,使得杨吴皇室形同虚设。谁曾想,权力更迭,最终却是李昪截胡擅权,建立了江南唐国,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苏宸对这段历史也熟悉,他深知徐清婉的祖上徐温,曾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年轻时贩盐为盗,后投奔杨行密,名列三十六英雄,助其在淮南建立吴国。他在杨行密死后,与张颢在兵变中架空嗣主杨渥,又于天祐五年908年弑杀杨渥而拥立杨隆演,随即又袭杀张颢,以左右牙都指挥使独掌吴政大权,后升任淮南行军司马,领镇海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徐温控制吴国二十年,架空了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代国主,是杨行密之后吴国事实上的统治者。徐温虽然权倾朝野,但他也奉行休兵息民的政策,主动结束吴国与吴越之间的战争,对内力行善政,使得吴国政权稳定,江南得以太平,倒也做了些功绩。

李昪建立南唐后,对徐温亦是尊崇备至,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后改称义祖。这一切的因果轮回,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无情。

苏宸望着徐清婉,眼中闪过一丝深沉“你祖上所为影响至今。徐氏一族,亦因他而充满荣光。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谁又能料想到今日之局面呢”

徐清婉闻言,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慨“是啊,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如今我们身处其中,只能尽力而为,顺应时势,走好自己的路。”

苏宸心想,如果有一天把永宁李紫萱、才女徐清婉、吴主杨灵儿凑在一起,那祖辈的恩怨情仇,就是一部活脱的江南五代史了。

“灵儿或许不会长久居于吴国皇帝之位吧”徐清婉轻声细语,话语中透露出对时局的敏锐洞察。

苏宸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明了徐清婉的深意。

他深知,权力之巅往往伴随着无尽的风云变幻,而权力交接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到时候,难免会出现权力交接的问题,你手握兵权,还是很必要的,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朝中会有很多股势力倾轧,为了能生存下去,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徐清婉语重心长地说。

苏宸点点头,不亏是精通历史,熟读百家的大才女,对于政治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没有人比徐清婉更适合跟他交流了。

留着她在身边,经常交流,会让苏宸变得考虑问题更加稳妥和完善了。

苏宸道“是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