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今时不同往日(2 / 3)

君亲师,不是说说而已。

而国子监的要求,是七品官以上,那人数可太多了,莫说是正经的监学名额,就是旁听的名额都很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监学的这帮官吏自然就有了机会赚些钱。再加上跟账目上动一些手脚之类的,小小拿些钱贴补贴补,毕竟东京居大不易么。

可以理解,毕竟是皇位么。

没人在此伺候,倒茶水的是殷勤的赵仲鍼,显然,他对王言是有些崇拜的。

他在京中最多的,就是老部下。不论是禁军,还是其他的一些部门,更或者是街上的一个小小的军训铺里,都可能有他认识的人。

诸君可听明白了”

说罢,王言一挥手,带动着宽大的袍袖抽动空气,啪的一声脆响在院子里回荡,好像抽到了在场众人的心头。

在这里老老实实的,是他们的明智选择。

主要是能在他手下平安的干到他离开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的,也基本上是受了他提携的,都是有能耐的人。他们缺的是上进的门路,但再是缺,也总能混到京中许多。王言可是已经当了十年的官,更是在西北经营七年,被他提拔的人可太多了。

最后站在前排的一个四十许的男人,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开口说道“回相公话,下官乃是监学主簿,我国子监无有进项,皆靠三司拨款,眼下账上已经有了亏空,相公如此动作,怕是吃不消啊”

王言干脆的起身“下官真该走了,今日与郡王、大将军、世子密谈半日,已是麻烦缠身了啊。告辞告辞,郡王留步。”

他们既然早就知道了王言要来国子监,也知道王言有查账的爱好,为什么不早早的补上亏空因为他们认为今时不同往日,以王言如今的地位,应该不会再跟他们计较那一些,他们寄希望于王言不会查账。没有人甘愿,已经入袋消费的钱,再拿出去。因为好花不好还,花钱容易攒钱难。

才进了府中,赵允让就哈哈大笑着走出来迎接,高兴的拍着王言的肩膀,大嗓门的说道“七年不见,子言可是教老夫好想啊,这些年可好啊。”

就如此,聊起来没完没了。

官吏们都排队站好了,何况是这些学员呢。

下官说句僭越之语,大将军确立储君之位,郡王如何自处啊”

他们的名字都登记在册,虽然有个别退学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在的,他们甚至连病休都不敢,这就是王言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威慑力。

小栋梁观察了一会儿,嘿笑一声“感情都是演给阿郎看呢啊。”

王言拒绝了,他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不想给那些心里想着他的人添麻烦。

但显然,这两件事其实一件比一件麻烦。前者牵涉储事,后者更是他仍旧掌控军巡院的实证。要知道,军巡院各部门的正编、帮闲算到一起,有近万人。而且这万人有半数配轻甲、弓弩

若他们敢于跟王言找麻烦,挑战他的权威,那么王言是真的不介意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一起收拾。

见他们想说又不敢说,甚至有的心理素质不够好的人已经打起了哆嗦。王言笑了笑“百贯以下不用还,剩下的,十五日之内交到账上。散了吧。”

以往赵宗实看过病就走,现在怎么不走了什么听西北的趣事,了解西北风情,什么多年不见叙旧情,都是假话。真话是,王某人现在牛逼大发了,他的态度很重要。

遥想当年,王言第一次当皇帝,其实也是挺激动的。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拒绝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诱惑。权力,真的是毒药。

摆手让跟着他的主簿去整理账簿,王言带着小栋梁在衙门里以及隔壁的学堂,到处的转悠着。

跟赵允让说的当然是托词,他才没朋友呢。非要说的话,也就是王安石、范纯仁、冯京这三个,不过他们都不在京中,于地方就官。

七年过去,他们一部分死在了汴京周边的工地,更多的,是死在了西北,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活下来了,也不如死了,他们不好活,又没有死的勇气,已是成了行尸走肉

所以他们害怕了。

而赵宗实在上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亲爹找名分。这要是活着,想都不用想,赵宗实得把亲爹捧成太上皇。

国子监算是清水衙门,但也没那么清。毕竟手里还握着入学名额呢么。

“一死而已,子言以为老夫怕死么”赵允让笑了笑,“我父子二人命忒苦了些”

他回京到现在,做的最过分的事,是跟赵允让爷孙三人支开了仆从密谈一下午,其次便是每天走在路上,总能遇见军巡院的巡捕,总要聊上个几分钟。

父子俩对皇位都是有执念的,父子俩的遭遇也差不多。不过赵允让没上去,赵宗实上去了。而赵允让没上去的原因,是因为赵祯的出现。

不过他王某人行的端,坐的正,不怕些许流言蜚语。他也相信,赵祯以及朝臣不会误解他。

“钱粮之事,自有本官去要。你既是主簿,便准备好近五年监学账目,本官先查检一番,先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