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君臣之谊(1 / 2)

城外庄子里,箕子将大臣们的反应告诉了比干。

比干立即放下手中四四方方刻有反体字的铜印,呼吸急促起来。

两年了,他终于做到了。

虽然因为谋逆,只能退居幕后,但名利并不重要,他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大商的无限未来。

而现在,他已经看到了。

想到这里,比干面色通红,激动难忍。

明日朝会上,陛下一定也会像这些大臣们一样,感到惊喜。

他深深看了箕子一眼,一切就交给你了。

次日早朝来临,群臣纷纷赶往九间殿。

子受早就到了九间殿,看着散宜生在柱子上连撞三下。

他寻思着干脆再建些宫殿。

哪个昏君不大兴土木

摘星楼建好之后工程就停了,这不是好现象。

六部之中,每部都得配一个殿。

三省每省起码一个殿。

九间殿用太久了,名字也不好听,建新的。

鹿台不能建,晦气,阿房宫得建俩,一个念eang宫,一个念afang宫。

子受看着下首,第一句不是问有没有奏章,而是让节令官查查今天休沐的都有谁。

半晌后,节令官道“禀陛下,闻太师、杨大夫、孙大夫、赵大夫今日休沐。”

子受目光往下一扫,嗯

闻大爷都安安分分去北海看雪了,你杨任怎么还敢上朝

“杨卿家今日应休沐,为何会在朝中”

子受不高兴了,休沐还敢不严格执行

杨任有些为难“臣”

他就是来凑热闹的,今天可是头一次用纸上奏。

而且他的休沐日有些长,足足十八天,少一天也没什么。

子受这下心里有点火了,让你放假你还上朝

于是乎恼道“好个杨任,身为执掌御史台的首官,竟然枉顾休沐执意上朝,叉下去”

还不等杨任分说,近卫直接将其拿下。

被叉下去的杨任在外头大呼“臣知错”

“免去杨任三个月俸禄,延长其休沐至三月。”

知错也没用,继续呆家里吧

大家听到这话,面面相觑。

这下他们也明白过来,陛下为何会因为杨任上朝而恼怒。

臣子们专心朝政不愿休沐是坏事吗

当然不是,陛下也必然甚感欣慰。

可问题在于,休沐是早就定好的。

在休沐日上朝,就等于违逆圣意,这可是大过。

当然,大家也不替杨任担忧,毕竟杨任的初衷还是为了社稷着想。

而且纣王也给杨任留了面子,轻拿轻放。

因为削减俸禄,杨任三个月的俸禄压根没多少,还不如让家仆烧炭卖炭赚得多。

至于延长休沐,根本不是坏事。

反正有了纸,蹲在家里头也不碍事,还能修养身体。

子受无意间瞥见以往盛放竹简的小车,只有一车。

这时候不像后来,皇帝还有专门的御书房专门批阅奏疏。

基本都是君王总领大局,群臣局部处理,只在朝会时奏报一些关键的地方。

因此子受三日一朝一直没受到多大阻力,平日里也基本没啥事。

能推尽量推,他懒。

所以大量事务都囤积在朝会上,以往足足有四五车竹简的内容需要上奏。

子受不禁心里暗道,妙啊

给群臣放假简直是天才般的想法

堪称立竿见影,看看这才休沐开始多久,奏章都少了四分之三,显然是百官处理政务速度减缓,无法上行下效

连奏疏都没法写了

今个儿真高兴

子受道“今日的奏章倒是少了许多,诸卿有何事要奏”

箕子大为感慨。

换做一般的君王,看到奏疏突然减少,必然会指责公卿玩忽职守偷懒不敬业,但纣王没有。

反而极为淡定,语气温和的问候群臣。

这不正说明陛下相信臣子吗

箕子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子受忍住笑意,问道“老王叔何事朕观今日载奏疏之车,仅有一辆,倒是颇为惊奇。”

啊那车啊,那车和朝臣没啥关系。

箕子解释道“这一车奏疏,是御史台风闻奏事,都是些不重要的小事。”

“御史台的奏疏”

一听这话,子受乐了。

这么说来,并不是奏疏没法写,而是朝中文武不愿意写。

只怕这是对自己无声的抗议

毕竟休沐已经影响到正常理政了,这些为国为民的大臣,怎么可能没有意见

箕子出列,肯定也是想以王叔的身份劝谏。

不过没用的,休沐必须休。

看吧,上个结算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