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骑虎难下的魏忠贤(1 / 2)

第五十六章 骑虎难下的魏忠贤

如果要说明朝的时候,谁的消息最灵通,那当然是锦衣卫!因为驿站都是锦衣卫的下属单位,比如李自成,他虽然是驿站小卒,但是他的编制却属于锦衣卫。

驿站担负的职能不仅是招呼商旅,往来客人,他还承担成送信的功能。当然,平民的信件如果想送达,不仅要出钱,而且还要等得,一两个月都是常事。

但朝廷的信件就不一样了,标注为急件的信件,那是必须不隔日的送出去的。

当然,朝廷命官们也不敢随随便便的乱加急,因为,不管是平民信件,还是官府信件,驿站都有权进行检阅的,而这,也是驿站存在的一个目的,搜集信息。

那些标注为绝密的,驿站是不敢看的,军报、锦衣卫加急公文、官府加急的,驿站必须是八百里急送的。日夜不停,马能歇,人能歇,但信件不能停留!

所以,关于张家口的情况,崔应元不敢怠慢,马上就发了加急绝密,因为事情大条了。

两天后,经过彻夜不停的传送,这份情况说明到了魏忠贤手上,当魏忠贤了解到信中内容,忍不住也被吓了一跳。

起获脏银三百万,各式财物折价五百万两。信的末尾,崔应元还专门标注,自己及手下儿郎没有敢贪污一两!

“看来崔应元也知道这事棘手了!”魏忠贤叹了口气说道。

“叔父,起获这么大的案子,那是好事啊!建国来最大金额的案子,这下,锦衣卫可以扬眉吐气了!”魏良卿在边上听了,很是迷惑,这本来就应该是个大好事的。

“关键是案子太大了,大到能捅破天!”魏忠贤叹了口气,他发现自己好像上当了,有点骑虎难下。

“为何那么说?”魏良卿很是疑惑的问。

“我问你,一个背景全无的人,能否做到一趟生意进项十万两银子?”魏忠贤对于自己的侄子,多了许多耐心,如果是下属,早就被他给骂了。

“不可能!”魏良卿虽然以前是农夫,但是对于这些事情,他还是多少知道点的。

魏忠贤又叹了口气,慢慢说道:“当初那小子和我这件事,虽说我没收到情报,但是我还是相信的,蒙古人对于大明的东西是很需求的,所以边贸有利可图!

以前大明和蒙古打仗,好多次,都是因为蒙古没了铁器、茶叶、盐巴,蒙古人迫不得已,所以才发动的战争。

而敢于出关贸易的人,那一定是有大利,所以才敢铤而走险!当然,他们的收获也是很丰厚的。

所以那小子和我说,有人朝后金走私东西,我是相信的。虽然从张家口到后金,路途遥远,但是路远算什么?只要有利润,总有人干的!

那小子和我说,每户人家最少积累了上千万银子,对于这个,我是不相信的。因为按我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那些人早就暴露出来了。

当年沈万三家产不过百万,但他可是不安于当个富家翁的,他想当官!家产上千万的人,会忍受得住?

所以,我的判断,这些人,可能最多也就几万两身家,那小子这样说,无非就是想吸引我办下这个案子。毕竟如果能查获个二三十万两银子,陕西赈灾的钱也就有了。

但没有想到啊,这些人胆子会那么大,规模会那么大!心惊啊!”魏忠贤叹息的说道。

魏良卿还是一脸的迷惑,搞不懂这有什么关系,超出预期不好吗?至少可以飘没一点银子,五百多万啊,随便克扣个百多万,那这辈子吃喝不愁了。

看着魏良卿那迷惑的眼神,魏忠贤忍不住摇头,哎,烂泥扶不上墙啊!

“我刚才说了,能干下这么大规模的大案,那就证明,这背后一定有人支持!官商勾结,这是少不了的,这数额越大,证明这事牵扯的人更多!

以前按我的消息,知道涉案的有秦王等几个藩王,他们是负责提供粮食的。那负责通关的,帮忙遮掩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从这份口供,可以知道那些人走私火药、铁器,火药是违禁品,他们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

魏忠贤的话刚说完,魏良卿马上脱口而出:“边军!”

“对,是边军!从通关到卖火药,这证明边军是脱不了干系,当地的官员也脱不了干系。但是能做到那么大的规模,你以为是一个区区千户能做到的?”

魏良卿摇头,说道:“一个千户所,能得到的火药是不会太多的,每年撑死上百斤左右!太多的话,工部可不会给他们,特别那边又不打仗!”

“是啊,那么大规模的火药走私,不是一个千户能做到的!当初我和那小子汇报,虽然说是都有涉及,但没有想到会涉及那么广,虽然我已经做好准备,山西所有的官员都换一遍!”

“那叔父你还怕什么?全换了就是!”魏良卿显得有点满不在乎,认为自己的叔父是杞人忧天。

魏忠贤感觉自己有点鸭跟鸡讲,这家伙怎么会那么笨呢?怎么就没有自己一半的聪明呢?

“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