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何日遣冯唐(1 / 2)

第二十五章 何日遣冯唐

明朝时,有两个首都,一个是京师,另一个则是南京。自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平之后,南京作为留都,永远的保留下来。

南京称之位南都,所辖的江淮之地,也称之为南直隶,和北直隶一样,都是明朝的重要政治中心,当然,还有一个称之为中都的凤阳,那是朱家的祖坟所在。

如果说在北平的属于仕途正顺的话,在南京的,基本上就是属于仕途示意的人。用后世流行话说,那就是后备干部,一个京师吏部尚书和南京吏部尚书,差别可就大了。

同理,都是太监,都是没了种,蹲着撒尿的,两地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太监想飞黄腾达,靠的是什么?那就是把皇上给伺候好了,龙心一悦,机会就来了!

但在南京这个陪都,总不能也来个后备皇帝吧?所以在南京的太监,基本仕途上就被判处为死刑,特别是不能成为守备太监,或者负责采购的太监的话。

那基本上就是只比去中都凤阳守陵的好一点,如果发配去凤阳,那基本上就没有了翻身的余地。

在南京还有一点,但很渺茫!南京的留官还有可能会上去,毕竟后备干部还是有机会上位的,但太监嘛,就呵呵了!趁早洗洗睡吧!

曹化淳就属于这样一个可以洗洗睡了的人,作为王安的义子,在王安被魏忠贤整倒以后,曹化淳的日子就难过起来,原先位高权重的他直接被一脚踢过来陪都。

在官场上混,都讲究个捧高踩低,特别是曹化淳这种被收拾了的失势失意人,大家伙都不待见。九千岁的威名可是止儿啼的,谁愿意跟着让魏公公忌讳。

特别是南京刑部尚书潘汝祯,那可是靠跪舔魏忠贤上位的,所以南京也可以说是魏忠贤的另一大本营,曹化淳的日子就可想而知,被招呼得很好,那小鞋子是一只又一只。

对于宫中被赶出来的太监,基本上是没了东山再起的时候,所以大家伙欺负起来也是没有一点顾忌,作为阉人,相互间是没有同命相连的感觉的,有的,就是狠狠的踩。

曹化淳在南京的日子是不怎么舒服的,万幸其为人忠厚,对于权势也不算太热衷,所以没有被人给活活玩死。

这天,当曹化淳正在办差,突然有同僚跑了进去,看见曹化淳,就连连大呼道:“曹公,大喜事啊!”

曹化淳正写字的手忍不住一抖,他马上控制住,脸上波澜不惊的问:“喜从何来?”

“曹公,有中旨来了,快去接旨!”太监大喊道。

“这算何喜事?莫不是要让杂家去守陵?”曹化淳脸上很不在意,但在内心中,却莫名兴奋起来,呆惯宫中,对于人性看得透彻,对方既然喊自己曹公,那就证明是好事。

不知因为称呼而被对方看破的太监还在拼命的卖好:“曹公,真的是大喜事,你去看了就知道!”

曹化淳叹了一口气,把笔放下,看了看自己呆过好几年的地方,跟随太监走了出去。

路上,报喜太监还在喋喋不休,开口说道:“小的早就知道曹公不是久居此地之人,曹公此次一定能飞黄腾达!”

“谁能说得准呢?前时你们不是说杂家马上就能重返京都?这人啊,就得信命,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莫过强求!杂家一戴罪之身,早以不指望什么了!”

听着曹化淳的话,同行太监不禁脸上一红,前段时间皇帝病重,不是说信王要上位吗?所以作为早先信王府管事的曹化淳又被大家伙烧起了冷灶,但没想白欢喜一场。

同行太监不禁有点犹豫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万一,这次对于曹化淳来说是祸呢?想到这,原本紧贴着曹化淳的身体也慢慢的拉开了距离,人也变得沉默起来。

曹化淳看在眼里,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一叹,这人啊,果然都是趋利避害啊。

此次下旨给自己,到底是好是坏呢?曹化淳都有点犹豫了。

到了大殿,只见两个宣旨太监正等在那,见了曹化淳,忙上前见礼,笑道:“曹公请稍待片刻,奴婢先宣旨!”

见了两个太监的热情,曹化淳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利,这两人不会如此友善。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留都管事太监曹化淳,知书明理,品行醇厚,勤于政事,朕心念之,着其即日返京师,到了京师,即来见朕!钦此!”

宣旨太监念完圣旨,满脸笑容的说道:“曹公,恭喜!”

曹化淳听完圣旨,一下子懵了,他没有想到自己接到的竟然是皇帝的口昭,这不同于一般圣旨,可以说,这圣旨中带着亲切。但自己,好像和皇帝不熟啊!

如果说是信王朱由检上位,给自己这么一份圣旨,那自己是完全想得通的,毕竟自己在信王边上伺候了好久,连王承恩都是自己以前的手下,可这份圣旨却不是!

而且这圣旨可是说了,是皇帝要自己回宫,不是信王的求情,这有点让人看不透啊!

“曹公,快接旨啊!”两个宣旨太监连声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