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流言(1 / 2)

第十一章 流言

当陆东源正在努力的把手上都布满老茧的时候,朝廷之上,炸了!

也不知是谁透露的消息,反正,深宫大院之中,反而是消息最灵通的。反正很快,大家就知道了,皇帝病愈之后,竟然剃发还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一整套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而皇帝,作为这个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不能有失的。

剃发这事,往,是不孝!往大处说,就涉及到礼教之防了!别看官员们平时也就神拜佛,但是涉及到皇帝,这就是大事了。

南梁时期,叫萧铣的皇帝崇佛,几次三番五次闹剃度,然后大臣们筹那个赎身银子,又把这不要脸、不靠谱的皇帝从比丘尼给拉了回来。反正大臣们摊上这皇帝,也是够了!

那个臭不要脸的最后也没好下场,被人给干掉了,亡国了!不亡国都不行,因为皇帝都信佛了,大臣们都要筹钱给寺庙。而民间也有样学样,都信佛去了。

身在五界外,不在红尘中!那什么徭役税赋自然是不交了,而身为方外之人,自然更不可能交什么税赋了,所以,没人交税赋,没人当兵,这国,不亡都不行!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大臣们本来就对一个文盲木匠皇帝齿冷了,结果倒好,又闹出这一出,你说大臣们能忍?

有明一朝,理学的力量太强大了,连小叔子救溺水的嫂嫂都不行,何况这些东西。

嘉靖无非是想着当皇帝了,那自然自己的老子要给个尊号,也过过皇帝的瘾。不然自己是皇帝,老子是个王爷,这不太好看,对父亲不孝。

本来,这是个好事。惠而不费的事情,死人给个尊号有什么打紧,就像追悼会上死人都是感人至深的模范一样,都喊公一样,都是糊弄死人的。

但大臣们不干了,你嘉靖是朱厚照正德那不靠谱皇帝挂后继承的,所谓兄终弟及,如果要算法理正确。那就必须得叫朱厚照的老子是爹,而不是你自己的老子。

就像大户人家那庶出的子女一样,叫自己的母亲得叫姨娘,叫主母叫母亲一样,这就是法理的正确性。庶出子女叫庶母是母亲,这人伦大防可就差了。

所以,怀着这根深蒂固观念的大臣们就和嘉靖杠上了!嘉靖这家伙虽然也是脑子不靠谱,但是对自己的父亲,那是没得说,明确表示,老子这皇帝是当了,但让我换爹,不可能!

而大臣们则是说,你要当这个皇帝,必须换爹,不换不行!不然就名不正言不顺。

大明文官的战斗力那是爆表的,文能骂得皇帝皇帝不上朝,武能当场干死人。现在很红的朱祁镇,就那被蒙古人给俘虏的皇帝,手下的锦衣卫指挥使,就生生被他们给KO了。

反正大明文官们是很厉害就是了,这么个屁大点事,闹了足足两年多,最后嘉靖出动庭罚,生生打死了几个文官,然后来个模糊政策,两边都喊爹,才算完。

反正从那时起,文官中流行起新的邀名方式,那就是骗杖,如果皇帝给自己屁股来那么两下,不管死活,都出名了。那是资历啊,证明自己是直臣。

直臣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可以站在道德的层面上击败你!就像玉帝和佛祖的笑话一样,管你能力再强,做事再对,品级多大,反正我被打过板子,我比你强,我永远是对的!

大明一朝,文官,特别是言官,那可是逆天的存在,秒天秒地秒空气,连皇帝在他们眼中都不是多大的事,他们恨不得皇帝给自己的屁股上来上那么两板子。

所以,当言官们听到这个消息,瞬间高潮了!这是最好的表现机会啊!他们这是站在礼教的至高点啊,这是最好的出名方式。至于说出名有什么好?

和高品级的站一起,可以藐视他!同级不敢和自己争辩,年底的冰炭孝敬,都能多得一些。以后提拔的机会更大,再不济,科举时,能下去当个学政什么的。

都是好处啊!至于说坏处,好像没有!如果被打板子,那就更好。像九千岁怪罪,那就更不是事,法不责众!还有,如果为这事被魏忠贤处罚,那就更好!

文官们,包括跪舔魏忠贤,给魏忠贤立生祀的,内心还是要脸的,虽然大家附翼魏忠贤之下,但那个阉党的名义,大家还是在乎的。

这下多好,法不责众,即使骂了皇帝,顺带骂了魏忠贤,都没什么事。以后被人秋后算账,也可以说,当初我可是骂过魏忠贤的,我可是直臣,只是委身求全而已。

所以,在陆东源学木活的第二天,言官们的奏折就像雪花一样的飞进来。第三天,更多,因为不光是言官,连文官们也有人开骂了。

陆东源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就安心的练自己的手艺,而魏忠贤混混流氓一个,平时看奏折就吃力,当看着言官们那各种引经据典,他明智的表示不理。

魏忠贤自认没受虐倾向,所以他学起万历的老办法,留中不发,管你多少奏折,我就留着当柴烧。反正他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虽然魏忠贤是个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