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造反(1 / 2)

造反。

胖子吐出的这两个字在船中回荡,其他人都不敢说话。

唯有顾宁十分生气地看着这个冲出来救他的人:“胖子,你怎么能够……”说着,他转头去看独孤钰的神情。

然而独孤钰已经起身,站到了船头,风吹得她衣袂飘飘,宛如谪仙。

她微微眯起眼睛,造反?

手指不由自主地敲击着悬挂在腰间的剑鞘。

她是重生过一次的人,想来这一世的经历与上一世也大差不差。

武朝当今皇帝江明帝被妖媚贤妃迷惑,不理朝政,而这个已经延续三百年的偌大王朝由于政治上的混乱以及天灾人祸等等原因,弊病太深,已经垂垂老矣,奄奄一息。虽然,元德身为太子,心有大才,且多方奔走,但是抵不过各处突然起来的造反。

不,独孤钰摇头,这应该叫做起义,当百姓们过不下去了,奋起反抗,叫做造反就太过不合理了。而且在这个时候,一直于武朝周边虎视眈眈且近些年逐渐做大的金国也将对武朝发起进攻。

独孤钰很清楚,在一年之后,滔天巨变就会来临。武朝国都被人攻破,江明帝,皇后,贤妃以身殉国。

而她要随着太子元德南进,守住江南半壁,并且开始为收复国土做准备。

本来一切都是有希望的,然而……

独孤钰捏紧手指,不愿意再想下去了。

原来裕安也打算起义了。不过按理应该是弄不起什么大风浪的。

她问道:“那么你们是打算怎么做呢?你们可是武朝的士兵,难不成你们也跟着造反?”

话音一落,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什么士兵,全是瞎搞。你可曾听过分田不分粮。”

“哪有这样的,朝廷发下来的粮食全紧着那些手握大权的朝廷兵了,让我们每个军队自己去找粮食,他们人多的自然就多了,而我们这些人少的,哪里会有粮食,反正都没有吃的,还不如造反!”

顾宁见众人都将这些话全说了,有些气愤不过,只能气呼呼地低下头。

独孤钰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可是起义有什么用呢?乱世之间豪杰并起,越到后面起义的人越多,这事情发生这么多年可曾听说过,有哪次起义是第一个起义的就成功了?”

独孤钰嘴角的笑意越加嘲讽:“一旦这事情成了气候,你们所要面临的就不只是武朝的正规军,还有面对其他与你们一同怀着这些想法的人,其中血腥百倍根本不是你们可以想象的。”

“我已经猜出来你们的打算了,不过就是借口裕安有了瘟疫,开始广积粮,高筑城。且不说你们因为粮草不够就起义,委实太过可笑,还有说选择的这个裕安作为基地……”

独孤钰淡淡抬剑,往那船壁上轻轻划了两道痕迹,缓缓道:“裕安处于西北要塞,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而其中有神物天蚕只产于此。但是再易守难攻的地方,都是会有人能够攻打进来的,如今裕安东面正有着武朝大将何一安驻扎,而此刻在不远的洛阳,也有着重兵把守。”

“再况且,正在春日,一旦进入夏天,河水干枯,裕安就根本不想你所想的那样,能够易守难攻,况且如今根本没有人为裕安分担火力,很快你们就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女子能够将局势说地如此透彻,众人都愣了愣。

顾宁呆呆地看着独孤钰。他本来是不想相信她的话的,但是这个女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没有片刻的迟疑,宛如流水潺潺而出。

且不说她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她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那种泰然处之的自信,绽放出来的光彩都让人觉得无比的耀眼。让他不由得被折服。

但他必须找出这个女子口中的漏洞:“你凭什么说河水会干枯?这河从来都没有干枯过。”

独孤钰一挑眉:“因为恒河从来没有干枯,所以,你从来都没有想过河水会干枯这一点?”

她转过身,居高临下地道:“那我且问你,若是大旱,河水是否有干枯的可能,若是干枯,你们如何抵挡敌军行动?而且我再告诉你恒河并不是没有干枯过,早在五百年前,就干枯过一次,被人称为千年不遇的大旱,而我朝太祖皇帝就是靠着那场大旱才彻底定鼎中原。五百年过去了,若是这千年大旱提前了怎么办?”

独孤钰没有瞎说,因为这场大旱就快到来了。

武朝当年因为一场大旱而鼎立,而也将因为一场大旱加速了灭亡。

顾宁说不出话了,他咬了咬牙道:“你简直是强词夺理。”

独孤钰将剑收回手:“这是不是强词夺理,你也不需要关注。反正我是对你们的行为不感兴趣的,我这次来不过是要些天蚕丝罢了。”

顾宁说:“你说的倒是轻巧,如果没有粮食,那该怎么办?”

独孤钰说:“为何会没有粮食?”

顾宁:“又不是只有我们会在周边城市征粮,其他的军队也会征收粮食啊!”

独孤